校友會舉行午餐例會,要搵人演講,本想順便叫證券界嘅校友講幾句股市救市,點知演講人就容易搵到,證券界校友就不見於報名名單上。召集人電腦Y於是打電話叫幾位分析師、基金經理出席,點知收到嘅回覆都係一樣:「喂,師兄(或師弟),搵食緊要,呢排股價大上大落,老細唔講,我地都冇一個敢出外食午飯,食咗成個星期飯盒/三文治嘞!」
都好,今次唔講股票,聽講者講Fin Tech(金融科技)反而好有趣味性,左丁山呢類電腦科技盲,尤其覺得好玩。今次搵到嘅講者,既係賓架(銀行營運總監),又係電腦專才(一個電腦專業團體會員),在中大聯合書院電子系畢業,從事資訊科技專業多年,屬專家級。呢位電腦賓架M有巴閉之處,就係曾經受教於三大名師,即高錕、陳之藩、陳天機。問佢印象最深刻係邊位,佢話:「難分高低,我一生人最夠運就係上過佢地嘅堂,有一次讀完『在春風裡』、『劍河倒影』,旅行之後就寫咗一篇遊記,膽粗粗交俾陳之藩先生校正,點知陳教授肯讀完改正幾句,仲讚我寫得好,令我飄飄然,以後成日學寫文。不過畢業之後,面對生活現實,做唔成文藝青年咯。」
嗰一代大學生,不分文理工商醫,都好可能讀過「在春風裡」與「劍河倒影」,視普林斯頓教授陳之藩為偶像,點知佢後來到咗中大聯合書院教書(那時崇基新亞無電子系),中大生當然視之為明星。好嘞,講番Fin Tech,賓架M話範圍太廣,午餐得二十分鐘講嘢,只講「移動支付」一項。佢話香港因為太早有八達通,八達通壟斷晒,但現在已成為落後科技,反而窒礙香港創新,遠遠落後於中國大陸之微信付款功能。自有智能電話之後,本港銀行已着力研究透過Android系統開發「沒有咭的信用咭」,在智能電話加入新軟件,VISA與MasterCard已可植入手機,大可「拍機付款」兼得積分,遲啲到年尾左右,香港會推出電子支票(e-cheque),如果流行,以後大銀行可省回大量處理紙支票嘅時間與成本,譬如IPO後,退還支票一兩萬張,用e-cheque就非常方便,唔駛做死伙記。內地已可利用「微信」開發出Shake Shake,四個人打完麻將找數,搖一搖個智能電話,就可以互相過數入銀行戶口,又開發出Deerling Payment,到名店買手袋,將手袋連價錢牌影張相,上載群組,等一眾男友去bid付款,或者老公直接透過電話轉錢入名店銀行戶口,女士就拿着手袋鬆人。呢啲新技術,香港仍未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