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停牌近一個月的長城汽車(2333)昨復牌,股價最多挫近兩成,大行一致認為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市場競爭加劇,勢拖垮長汽盈利。同時,中國車市6月份銷量兩年來首次下跌,華晨(1114)更率先發盈警,分析料年內車股「冇運行」。
記者:鄭柏齡
長汽自6月中停牌,至昨日復牌,公司公佈在A股市場配股集資約168億元人民幣。停牌期間中港股市急跌,長汽昨復牌「補跌」13%,收報32.95元;相反,在中國政府「暴力托市」底下,同日復牌的長汽A股表現硬淨,在配股陰霾下股價仍升近5%。
摩通目標價削至28元
主力生產SUV的長城汽車,過去5年累積升幅逾600%;不過,包括大摩、瑞信、德銀等6間外資大行皆認為,長汽在SUV市場內「霸主」地位已經不再,昨紛紛調低其投資評級或目標價。
看法最淡的摩通坦言,長汽在SUV市場橫行多年,近月終開始減價及增加折扣,反映市場競爭轉趨競爭;該行對長汽集資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計劃有保留,認為其技術有限,發展電動車亦可能攤薄整體盈利,目標價由44元大削至28元。
近月中國股市急挫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逐漸在車市內浮現。上周公佈的6月份乘用車銷量,按年跌3.2%,與5月比較更跌9.2%,為逾兩年來首次錄得按年下跌。星展指由於銷情疲弱,加上經銷商存貨攀升,車廠惟有減價促銷;另7月為傳統汽車銷量淡季,估計車廠可能被迫減產應付淡市。
摩通估計,最差情況下今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可能為有紀錄以來首次「見紅」,即按年跌0.2%。不過,在該行基本預測中,今年全年銷量可增長3%,但已經較年初時估計全年增長6.5%的目標有所調低。
華晨盈警恐少賺40%
多間車企中,主打生產貴價車、國產寶馬的華晨,昨見到「第一滴血」發盈警。公司指,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增長放緩,令華晨寶馬銷售成本增加,加上為準備下半年推出的新型號及新生產設施,相關生產成本增加,估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應佔盈利將按年下跌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