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傘兵料15區硬撼區會議席恐益建制派

泛民傘兵料15區硬撼
區會議席恐益建制派

【區選搶先睇】
【本報訊】雨傘運動湧現大批「傘兵」落區深耕,多個傘後組織視年底區議會選舉為試練場,或與泛民黨派硬碰。本報統計後發現,在泛民逾200人經協調的參選名單中,至少15區與傘後組織相撞,當中10區為民主黨。學者分析,撞區對泛民政黨不利,關鍵是會否贏變輸。
記者:陳雪玲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11月22日舉行,主要泛民政黨透過民主動力協調,各選區參選人大致敲定。據了解,青年新政、我們是未來、北區動源等多個雨傘運動後出現的組織,擬派人出戰在泛民經協調下的15個選區,當中民主黨佔10區,如中西區堅摩選區,新加入民主黨的「高登仔」冼卓嵐及青年新政發言人周世傑均考慮在此區落場;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服務的北區石湖墟則有北區動源「插旗」。餘下撞區選區涉及公民黨及社民連擬出戰之地,而各區現任區議員均是建制派。

民主黨︰嚴重影響勝算

民主黨林卓廷直指:「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得益嘅只會係建制派。」他以北區為例,民主黨考慮派4人參選,當中3區有北區動源打對台,質疑對方指參選目標之一是令北區泛民議員過半:「同我哋(民主黨)對選,點令北區泛民議員過半?呢3區(該黨)有得打,𠵱家嚟一個短時間內落區嘅人,拆票一、兩成,咁撞法會嚴重影響勝算。」林指該黨曾與北區動源代表商討,指北區仍有多個選區可以一戰,亦可拉長泛民戰線,但遭拒絕。

青年新政周世傑則指,不與泛民政黨協調是不希望「大佬文化」惡化,指傳統泛民政黨老化。他指青年新政明白撞區影響,為顧全大局未有在泛民長時間服務的選區、而在泛民本身做得不足的選區工作。他以堅摩區為例,指民主黨上屆參選的伍凱欣已轉戰其他區,改派新人參選,直言指泛民若本身地區工作不紮實,不應指他人撞區攪局。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若現任議員是建制派,其席位本身較難撼動,泛民只派1人挑戰的勝算當然比「2對1」為高。他也指,即使泛民以往協調後,亦會有幾區是互不相讓,「未選前拗餐死、都講唔到邊個勝算高啲,咁要(讓路)犧牲嗰個,肯定唔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