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內地股市大有可能像上星期五那樣再次大幅上升,連帶已跌了不少的港股也會再次「受惠」,進一步反彈。只是,這樣的「升市」並不意味內地股市回復穩定健康,也不反映內地股市一切安好,它反映的是A股已活脫脫變成按長官意志、官方指令活動的「假局」,脫離了供求規律及其他經濟基本因素,買家根本不知道買入的股票價格是否合理,是否反映盈利情況或公司前景,只知道進場托市是當前政府政策最好不要違背。賣家則必須盡可能減少沽貨甚至完全不沽,即使有利可圖也得小心行事,以免被派駐中證監的公安部官員說以為惡意沽空,隨時惹上官非。在買家多賣家少的情況下,內地股市自然大有可能上升,連帶香港的中資股票價格也有進賬。
救市重藥扭曲市場
然而,這樣的升市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令A股回復常態或穩定,因為長官意志或指令代替不了供求規律及經濟基本因素,不同的救市重藥只是令已不正常及充滿非理性期望的股市進一步扭曲,變得更不成熟,更脫離經濟基調,跟國際市場相距更遠。
在六月中開始暴跌以前,A股短短半年間急升一倍以上,上證指數從二千多點迅速升至超過五千點,股民人數大增,投入的資金數以萬億元計,那種非理性亢奮已是清楚不過,來個調整既是合理也是必須。可一旦調整來臨,A股輾轉向下,官方卻立時連番出招,誓要扭轉跌勢。兩個星期下來從限制沽空到發動社保基金及央企投入資金托市到出動公安嚴打沽空減少賣家都用上了,終於在上星期末勉強止住了跌勢,令股市回升。可是,在連番干預下,該出現的調整沒有出現,該跌的股票沒有跌夠,該收斂的非理性亢奮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可能加強,因為投資者以至企業確信政府不會讓股市低殘,相信政府會不斷出手救市,而在「國家隊」全力護盤下他們自信風險將會大減,回報則更有保障。在這樣的盤算下,他們未來入市時只有更不顧一切,更無視公司質素、經濟情況及風險,令股市出現更大的泡沫及波動。
本來,內地股市變成由長官意志控制的「賭局」、「騙局」是內地的問題,它的大起大落也主要影響內地的投資者及企業,其他地方包括香港不必太在意。問題是北京當局正大力推動金融市場跟國際市場接軌,積極利用香港作為走出去的窗口,並已引入「滬港通」等機制令中港兩地股市關係更密切,令港股受內地股市影響更大。過去一段時間特別是上星期已清楚看到內地股市大幅波動如何令港股草木皆兵,如何殺香港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令不少人蒙受巨大損失。還好香港的金融體制健全,市場運作成熟,投資者見過風浪才不致引發更大的恐慌,才不致出現甚麼系統性風險。
削弱香港金融形象
但是中國經濟及金融市場規模比香港大得多,往下來「深港通」又即將開通,香港股市跟內地股市相連得更緊密,內地資金及投資情緒的變化對香港的影響將有增無減。也就是說,內地的非理性亢奮及悲觀情緒更容易感染香港,內地股市的大起大落將更直接左右本地股市的升跌,並大有可能令香港股市變得越來越像內地A股那樣受長官意志、政府政策以至政府指示影響,脫離經濟基本因素及供求關係,這不但加劇香港股市的波動,並會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及功能。試想想有那個國際金融中心的股市是由官員主宰而不是市場主導的呢?
經過過去一個星期的大上大落後,大家也許該重新估計中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的好壞利弊,對開通「深港通」的影響重新評估,甚至考慮推遲落實。因為內地股市跟國際市場的做法及規範相距已越來越遠,中港股市進一步融合只會令香港股市進一步A股化,為香港帶來更大的金融、經濟風險。下一次再有A股股災,港股就可能幾小時內大跌三、四千點。這實在不是香港之福,香港巿場是否承受得了更是個大疑問!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