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搶廣告 紙媒難營運

網媒搶廣告 紙媒難營運

【本報訊】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紙媒生態變化已出現一段時間,免費報章出現後,收費報紙銷量持續下降,這是世界潮流,但香港跌得特別快,尤其是在雨傘運動後,市民閱讀新聞習慣明顯改以手機瀏覽網頁為主,及想即時跟進新聞發展。
此外,報紙的政治立場亦令一些原來的讀者覺得其「歸邊」而轉投其他媒體。梁麗娟相信未來收費報紙的銷量會持續減少,免費報紙主要收入為廣告,一旦廣告下跌,新聞質素會受考驗;反觀一些網絡媒體有博客提供優質評論文章吸引讀者。
資深廣告人曾錦強表示,互聯網已搶去報紙不少廣告生意,實體紙媒還要面對免費報紙的競爭,收費報紙中《東方》、《蘋果》又已佔很大市場份額,剩下的報紙可說經營得頗辛苦。他表示,3年前廣告費約有25%放在紙媒,數碼媒體約10%,但近年紙媒降至20%,網媒追貼甚至超前。他相信《新報》及一些規模較細的收費報紙都應該是「蝕緊錢,睇吓捱到幾時」,但指傳媒生意有點特殊,不一定虧損便會倒閉。

陳景祥抗拒買報紙

昨在一個傳媒論壇上,《信報》前總編輯陳景祥稱離職新聞界後多以手機看新聞,少看傳統報章,覺得「冇乜嘢睇」,抗拒用錢買報紙。網媒《立場新聞》董事局成員蔡東豪稱現時傳媒被抽廣告情況嚴重,雨傘運動後持某立場的傳媒經營環境嚴峻。
■記者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