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鐵打員工唔使唞 傳菜升降機(老器具系列六)

【飲食籽】鐵打員工唔使唞 傳菜升降機(老器具系列六)

【飲食籽:故味重嚐】
社會是一個巨輪,每一個小齒輪都在默默地滾動,像一間餐廳,需要不同的員工各司其職,才得以運作。如它,個子細小,卻行動靈活。一開一合,不分晝夜,勞碌上落,服務大半世紀,卻無人問津。它是一部食物升降機。在大型酒樓、茶記,總見過它的蹤影。廚師將食物上碟後,它便負責運送傳遞,讓客人能第一時間品嚐菜式。看似微不足道,卻是食物美味與否的關鍵。

歷時九年的鏞記大廈擴建工程於1978年正式完成。這時,鏞記擴展成為一間五個舖位相連、樓高四層的酒家,為了應付樓層之間的運輸傳遞,5組傳菜用的食物升降機亦隨之而生。37年後的今日,它再次展開巨型翻新工程,其中一項便是斥資過百萬將食物升降機全數更換。「其實這筆費用好貴,想起來會有少少肉赤。但食物升降機好重要,可以說是整間酒樓的生命線,如果沒有它,我們會好頭痕。」鏞記董事甘連宏說。

鏞記營業部經理沈健華和身後的食物升降機,同在七十年代入行,轉眼已服務近四十年。

運輸命脈 保鮮味佳

昔日,當仍未有食物升降機,侍應們只能上落樓梯運送食物,或將食物盤掛在身上,上落各層樓叫賣。自六十年代,首部電動食物升降機誕生後,不少大型酒樓及餐廳便以它取代人力運輸。甘連宏已沒法翻查當年投資食物升降機的金額,他說:「食物升降機的設計好土炮,上一輩的人思想很直接,每日要應付大量的出品,便要用最省時省力的方法,方便自己做生意。」鏞記的出品部設於三樓,地下為燒鵝明檔,二樓為堂座,四樓則為貴賓廳。「以前做生意,門面要光猛企理,明檔通常會設於地下,在玻璃封櫃掛滿燒味,吸引客人購買。為了方便客人,本來出品部是設於最頂層,七八十年代流行在酒家擺喜酒,二樓堂座未能應付大型宴席,才擴展四樓的貴賓廳,所以才形成現今格局。我們也特設一部專用升降機,往來三樓至四樓。」
甫入廚房,已見到四部食物升降機並置,兩層空間,外有兩層閘門,位置在爐頭的旁邊,師傅將食物完成,上碟後,便隨即轉身放入升降機,到達指定樓層後,升降機會不停發出「咇咇」巨響,這時便由樓面接應上桌,輸送過程不須1分鐘。食物保持熱度,像經典菜式禮雲子琵琶蝦,禮雲子即蟛蜞子,一道菜要用二三百隻蟛蜞,將其卵釀入大蝦中並以腐皮包裹炸香,稍一降溫後便會影響味道,腐皮不脆,蟛蜞子不鮮。這時食物升降機便大派用場,誰說它不重要!

歸勞工處管轄

「食物上桌後,打開蓋後還見到有煙出,不多不少可增加酒樓的信譽,所以上菜速度要拿揑得準,有條不紊。」今年69歲的沈健華是鏞記的營業部經理,1973年入職,是年資最長的員工。觀察所見,升降機的運作極繁忙,在廚房基本上「咇咇」聲響個不停。「除了把食物傳送外,平日我們將食材由地下運往廚房作預備工夫,或者將客人吃完的碗碟運往廚房清潔都要靠它,是酒樓的主要運輸途徑。試過其中兩部失靈,同事已經大呼辛苦,要立即調動休班員工替補。」
關於它,還有一則小趣事。原來載人升降機是由機電工程署規管,而食物升降機則由勞工處管轄,每年要進行年檢,名副其實是酒樓員工的一分子。可惜,在香港租金高昂,樓高數層的酒家,現已買少見少,它漸漸成為歷史痕迹。「它其實好花位置,大廈畫則時要預留電梯槽位置,每年的檢查費、維修費至少五位數字,投資成本高,不會捨得投資,所以在老字號酒樓先保留到。」甘連宏說。老店總有一班忠誠的老員工追隨左右,它亦是其中一員,默默地隱身背後,見證當中的轉變。

鏞記招牌燒鵝,在地下明檔即燒後,靠食物升降機傳送,撕開皮時仍見到微煙,皮香脆。例牌$200

禮雲子琵琶蝦,炸後的腐皮仍脆嫩,一咬下,禮雲子非常幼滑。$350

鏞記董事甘連宏是第三代負責人,接手後去年拍板斥資五千萬元翻新店舖。

昔日酒家將落單紙放入真空管送到廚房,九十年代已轉為電腦落單。

在廚房的四部食物升降機和爐頭位置極近,方便出菜,保留食物原味。

鏞記今年展開巨型翻新工程,歷時一年。

上菜分秒必爭

【1:00pm】
柯打傳至廚房,由執碼負責接收(小圖),並預備材料。

【1:10pm】
材料交送至爐頭旁,由大廚烹調。

【1:15pm】
上碟後,隨即放入食物升降機傳送。

【1:16pm】
到達二樓堂座,經樓面上桌予客人。

鏞記酒家
中環威靈頓街32-40號

協助傳菜 茶記搵多幾轉

致電新華茶餐廳老闆、人稱Ben哥的柯炳乾,希望一訪其食物升降機,豈料他的反應是:「哈哈!又幾得意呀!從來無人訪問過我們的食物升降機,沒想過它會有曝光的一日。」說得也是,題材的確冷門。這間茶餐廳已有半世紀年資,門口玻璃櫃內的洋娃娃的裙子蛋糕是她的標誌,外表與普通茶記無異,但卻是少見設有樓上雅座、空間闊落的茶記。
店內有一部電動食物升降機,在1982年啟用,三層架設計,前後均設有閘門,一前一後連接茶水部及廚房,設計巧妙。「以前那有現在般方便,六十年代我們已有升降機,和現在位置一樣,不過是百分百人手操控,內裏以數個齒輪運作,將食物放在不銹鋼箱內,逐下逐下拉上去,一日至少拉過百轉,有時食物太多太重,拉到手都累!」Ben哥說。店內仍保留昔日的落單形式,沒有轉為電腦化,兩名樓面長駐閣樓,兩層之間設有像水喉管的管道,收到客人柯打後,便用木夾夾實落單紙,放進管道內「飛紙仔」,還會直接靠管道傳話。「現在人手矜貴,舖頭特別難請人,你要伙記行上行落,那有人願意做!」
「我們茶記賣的是快靚正,像常餐,米粉、公仔麵浸得耐就不好食,每到午市爆棚時出食物不夠快,好輸蝕。有了它,生意可以做多幾轉,試過部升降機『跪低』,真是倒瀉籮蟹。」六七十年代,長沙灣是往來新界九龍其中一條必經之路,加上工業興盛,附近不少餐廳像新華般,如大華、飛鷹等位處唐樓地舖,其高樓底便劃分為閣樓,設有兩層的地方,一般置有食物升降機。「我們舖頭樓高15、16呎,現在已經少見。這些加建的閣樓當年是合法,現在有太多消防、建築條例限制,很難會再出現,加上非自置物業,不會落重本投資升降機,所以已經很少有。」

新華的食物升降機前後設有閘門,連接茶水部及廚房,更為方便。

常餐,是店的招牌食物,除了牛肉用新鮮貨外,還少有地可選擇粉絲。$36

樓底約有16呎高,劃分為閣樓,設有樓上雅座,是少見的舊式茶記。

店仍保留昔日「飛紙仔」落單方式,樓上利用管道將柯打傳予廚房落單。

新華茶餐廳
長沙灣青山道334號

食物升降機始祖

鏞記酒家和新華茶餐廳的食物升降機均是由1954年創辦的振明電梯製造。振明以食物升降機起家,是香港最大的食物升降機生產商,包攬全港約九成的食肆生意。據其公司網站指,旗下首部電力自動食物升降機在1960年面世,並由「電梯大王」盧振明設計及製造,半島酒店、麥當勞等亦是其客戶。振明雖沒生產乘客升降機,但近年開始以廉價保養與原廠競爭,接手一些舊樓的電梯保養工程,並已將生意傳給兒子盧永文。惜公司作風低調,從不做廣告,也沒有公關部作市場推廣,記者多次邀約亦被拒。

記者:何嘉茵
攝影:劉永發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