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錘】暴力救市學到乜?3個案親述如何避開被錘揼

【壹錘】
暴力救市學到乜?3個案親述如何避開被錘揼

內地中央一場失敗的「暴力救市」,結果卻因為禁止沽空加停牌,連累香港引發股市暴瀉,香港股民因此經歷大起大落的一星期,恆指曾一度大跌破紀錄的逾2000點,不少股民都交了「學費」上了一課,那他們又從中學到什麼呢?

《壹錘定音》問過幾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包括小股民、資深投資者、股評人及經濟學者,了解近日的股市波動,如何改變他們投資的取態,以及對中港兩地市場的看法:

小股民:

擁有五年全職炒股投資經驗的伍先生表示,一如過去多次股災,都是學識不要貪心,「都係學識唔好貪心囉,每次股災係學識呢樣嘢,但每次都係無乜點進步。」

伍先生透露,自己的資金六成都投放在如中電、港燈及煤氣等較重份量的股票上,這些投資受影響不大,但他同時也在細價股中重錘出擊,其餘四成資金都放在細價股,「傷係傷呢四成錢」;經此一役,他直言以後投資時會「保守啲」,再沾手細價股會忍手,「就算好有信心都係求其買番少少,日後買兩成,就算最多都係三成」,同時更會保留多些現金,好保留實力在低位出手「報仇」。

不過,他同時表示,如果港股繼續大陸化下去,會因內地因素而出現極大波動,就認為不值得再買港股,可能會把資金投放多點到美股。

獨立股評人:

作為股評人,孫柏文不諱言早已預視內地因素會影響香港市場,惟現時情況,是連投資亦同樣變得被動,直指「呢個game冇得玩」,並形容「你焗住啲錢要擺埋落去」。

他分析,今次股災反映價格自由跳動非常重要,因為當價格不能自由跳動來反映實際情況,例如透過停板機制及暴力托市,只會令市場恐慌程度及迷失程度更高,而香港因為有健全的市場制度,所以仍可自由交易時,就直接受內地影響,故「香港股民對內地情況要有極高警覺性」。

不過,面對中港股市融合這個大趨勢,香港股民避無可避,他就認為股民要先求自保,「買一啲好易沽嘅嘢,所以流通性基本上係number one,有咩事都可以有人接貨較易甩身,同埋唔好借錢;純粹諗住保本,保住貨幣購買力,你唔好諗住走去賺」,「鎚仔係唔係都耐唔耐揼落來嘅話,最唯一可以避到個鎚仔的方法,就係保持住個機動性。」

資深投資者:

事實上,內地今次「暴力救市」,一些手法令人為之譁然,除了不准沽空及要求上市公司增持及回購,以至出動公安調查「惡意沽空」,股壇老手蕭若元就直言:「估唔到佢用到呢啲手段」,認為香港人「係非常之被動」。他又表示,如果內地要繼續保住股市,一定會帶好香港股市,然而也會帶來反覆或風險,認為股民要自己去估計。

經濟學者:

經濟學者林本利就表示,中國一直希望內地金融市場能跟國際接軌,但經此一役,就突顯了當中仍有很大距離,而內地過去年多因為政策市而急升,又因政策失誤而令股市暴跌,人為干預因素隨時嚇怕投資者,只能寄望未來可以完善監管制度。

至於港股避無可避,作為香港股民又可以如何自處,林Sir就寄語了最老生常談的一句,應該選擇穩陣的投資,切忌炒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