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的足球,鑑於絕大部份球隊都崇尚4-4-2陣式,故不少快翼亦隨之衍生。像本地球壇的華將劉志遠、陳子江,與外援的奧尼拉斯、盧化、哥連斯等,又或是歐洲球壇的簡察斯基、普波斯基等,即使腳下功夫未必很了得,亦能憑着其天生的驚人段速爆贏對手。可是隨着近年的4-2-3-1、4-3-3等陣式大行其道,這種單憑速度制勝的球員,經已再不像以前般吃香。
「錯腳翼鋒」的流行,似乎令過往不少憑速度食糊的純翼鋒球員,都要再自我增值。就算快如洛賓,明知自己是左腳球員,但以右翼姿態出現,當然要尋求出路,從而出現了右輔位扣大位起腳射遠柱的「洛賓的軌迹」。即使快如路爾斯華倫西亞(圖),明知自己速度奇高兼體力充沛,可惜腳法欠奉,要在曼聯這種大球會生存,就惟有轉型踢翼衞。相近例子,亦出現在馬體會的桑法蘭托里斯身上。
至於另一種天生速度奇高,而由翼鋒轉型至前鋒的,代表人物當然是亨利。未經雲格調教前,亨利幾乎不知射門為何物,最終由翼鋒改造成頂級射手,埋門把握力的進步,當然是萬中無一。現時與亨利當年情況相若的球員,或許有師弟禾確特,與多蒙特的奧巴美揚。
「錯腳翼鋒」的衍生,一眾未能轉型的傳統翼鋒,發揮空間與上陣機會,似乎都成了等號。尤其是效力大球會,面對一眾泊大巴死守的對手,又或是己隊本身的單箭頭,並非靠頭槌食糊,這群快翼根本就無用武之地。看看曼城的捷西斯拿華斯、車路士的古達度、利物浦的拿沙馬高域等,即使本身已屬頂級的翼鋒材料,奈何活在現今的「錯腳球壇」,要有突破性演出,看來確有再自我增值的必要!
丘建威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