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推進】
今年3、4月期間,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明確地表示,年內實現利率自由化,以及資本賬基本項目可兌換的時間表,人幣國際化勢不可擋,再加上力爭年底成為國基會特別提款權(SDR),人幣不能貶,過去半年,在岸價幾乎企穩每美元兌6.20不變。
急挫機會微 免掀震盪
不過,一場股災令原本財富升值帶挈經濟增長的好夢落空,內地再要維持滙率平穩、資本賬開放及獨立貨幣政策這個「不可能三角對稱」,更加不可能,因貶值才可刺激出口,減息才可提振經濟,惟減息及貶值均加速資金外流,對準備全面開放資本賬的中國,帶來更大系統風險。
本地財資界普遍認為,未來1年,人幣滙率微貶1至2%可以預期,但不認同大幅貶值論。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主管陳德祥指出,若貶值5至10%必引起巨大震盪,資金加速外流,令當前資產危機再添貨幣危機,當局不會容許。
渣打銀行(香港)香港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鏡沐亦說,股市急跌會產生經濟財富收縮效應,滙率略為走貶是合理推算,在人幣國際化過程中,雙邊波動(有升有跌)亦屬必然,但貶幅會否嚴峻至5到10%,則有保留,他相信內地會續推資本賬開放,穩定而緩慢升值的貨幣是必備條件。
恒生銀行(011)執董馮孝忠認為,內地經濟尋求轉型,貶值刺激出口非解決問題根本,股災後當局或會覆檢開放步伐,但不認同滙率政策,會出現大幅貶值的方向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