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唔知點解,不過佢鍾意咪陪他。」西灣河有一位熱血師奶追車三十年,只因她有一個電車迷兒子。
記者:蘇汝卿 攝影:楊觀賜 李錦鏵
「在家裏看,跟真切坐上去是不一樣的」,家住西灣河太安樓,樓下便是電車站,八十後李俊龍自小鍾情電車,一看到懷舊款式或新推出型號,都一定不放過,拉著媽媽狂奔,更要走到上層頭位:「小時候矮小,握著扶手一眼關七,看到很多景色。」當年這隻小手拖著的媽媽,今天已一頭花髮,李太一邊擦汗,一邊笑著說:「辛苦也沒所謂,上了車才回氣。」
這個跑得媽媽不怕辛苦,原來是因為內疚:「無辦法,要養仔又要供樓,上班也會想念他。」八十年代,李太在酒樓當收銀,直踩十六七個小時,沒時間陪兒子。作為獨子,Eric放學後多留在家中,用紙皮製作電車模型,而窗外悠悠穿梭的叮叮,更陪伴他渡過無數個下午。深知兒子喜愛電車,李太唯一一天放假,都堅持帶兒子坐車。回想這段孤獨的童年,Eric卻毫無埋怨:「她也會帶我坐電車,我小時候已很滿足,因為我會自製玩具。」
在電車世界找到樂趣,Eric愈大愈瘋狂,用膠片、牙簽去做車身,在外國訂製動力摩打,鋪傳電車軌,炮製像真度極高的叮叮,現在滿屋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香港行駛中的觀光車、雙層叮叮、仿1904年香港第一代單層電車,編號624--媽媽的生日日期,Eric笑著說:「她應該沒有留意。」
去年,他還在山頂廣場開設電車文化館,擺放不少珍貴藏品,更自設模型,生產香港電車玩具,希望更多人認識超過一世紀的香港電車。李太不希望兒子為興趣而放棄正職,退休後化身成為「企得」媽媽,每天十小時,撐起文化館。Eric表示:「我很幸運,媽媽義務幫忙,其實幫了很多。」
現在少了時間見面,兩母子最享受的仍是「孖住坐」遊車河,沿路「雞啄唔斷」。而李太的心願只希望兒子快樂:「有甚麼心事,希望他會告訴我,雖然我解決不到他的問題,只要知道已經很開心。」
叮叮,載滿港島人集體回憶。碌車軌、闖禁地,難道想反轉這輛老爺車?下一集兩位歷史達人來到案發現場,大爆童年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