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錘】Call車Apps可投訴有退款傳統的士完敗?

【壹錘】Call車Apps可投訴有退款
傳統的士完敗?

Call車Apps(手機應用程式)大行其道,由85折的士、客貨車以至豪華房車紛紛殺入運輸界,惹的士業界不滿,更發起慢駛遊行。《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認為的士團體固然希望政府能夠取締相關應用程式,但從消費者角度,是否真的應該取締呢?

Call車Apps在全球可以大行其道,其中一個優點是方便,利用手機揀選你的出發及目的地,等待的士司機接單。有些應用程式,如「HK Taxi」、「飛的」可以看到附近有多少司機。至於付款方面,如Uber更可以用信用卡付款以及儲存你的戶口資料。

傳統的士在這方面較為輸蝕,你要到街上截的士,要電召的士,有時未必知何時有車,比較被動。

Call車Apps如Uber及「飛的」,設有投訴及評分機制。曾有外國例子,有女乘客使用Uber服務,被司機口頭性騷擾。她向Uber投訴後,Uber便退了大約240元車費,還將司機列入黑名單。

相反有網民設計香港的士特色的圖片,埋怨平日對司機有何不滿,例如選擇乘客、嫌車程太近或太遠而拒載等,圖片獲得不少人認同。

自從的士司機出來抗議Uber搶客,《壹錘定音》發現Uber榮登手機下載榜第1位,可見此類應用程式有市場,但大家要留意Uber的服務,在不少地方被視為經營「白牌車」,而德國、西班牙等地方已相繼禁止Uber運作,加上「白牌車」沒有第三者保險,一旦發生意外,乘客有沒有保障?此模式乘車存在風險。

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接受訪問時,指Call車Apps因為方便,令使用人數不斷增加。對於傳統的士行業被搶生意,他認為的士司機可以考慮加入這個行列,一起「做大個餅」,並稱有些朋友使用Call車Apps多過請司機或自己駕駛。

他更指香港泊車車位貴,數量又少,都增加大家Call車的誘因,所以如那些參與慢駛的的士司機一起參與,隨時可以增加收入。

慧玲認為香港政府責無旁貸處理是次問題,不應單純取締,相反政府應該做好管理,如向上海學習。上海政府自6月1日起,聯同四大的士公司和Call車程式「滴滴快的」推出「上海出租汽車信息服務平台」,將它合法化及有監察之下運作,「滴滴快的」首日已收到11萬條預約訊息,如政府之後亦積極打擊「白牌車」,那便是乘客、司機、政府的三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