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場山火 - 曾志豪

另一場山火 - 曾志豪

看見張潤衡最近的遭遇,仿佛看見網絡燒起了另一場山火,吞噬的不只是某一個人的名聲,而是社會上的道德是非觀念。
對張潤衡最大的指控,便是他做show博出位赴台探望傷者。
這種誅心的指控,在一個充滿猜忌、懷疑、功利掛帥的年代,大有市場。每個人都有一種犬儒的心理,「懷疑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認為每個行動背後都有不可告人的動機利益。
任何行動,如果能為發起行動者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好處,例如人氣、名譽、金錢,大家便會以「世事都給你看穿」的姿態下定論:「博出位。」
問題是,做事和做show之間,如何劃清界線?
問自己,沒有明星名人做show似的玩冰桶挑戰,你會留意香港原來有一個香港肌健協會?你會捐款救助肌肉萎縮症患者嗎?平時,肌健會只得20萬捐款,冰桶挑戰後,籌得了2千多萬款項。你說冰桶挑戰是做show,還是做事?
張潤衡坦承接受傳媒採訪,有助籌款的工作。他的確因此上鏡了。你說這是做show,但他也是做事。
社會有一種道德清教徒的苛求,最希望一個具影響力的人做了一件幫助社會的事,但完全沒有任何個人利益回報(但一般人做慈善捐款都可以扣稅),甚至不能讓社會知道這件好事的存在,這便是最理想最真心的偉大救助。
大眾反感電視台隨團拍攝傷者,根據張的說法,這是電視台和傷者家屬私下協議。除非有證據證明張講大話,否則難以把電視台的行動,算在張潤衡的頭上。
如果電視台的拍攝惹人反感,為何對《東張西望》輕輕放過?為何無人要求TVB道歉?究竟大家是真心想為傷者討回公道,還是只想殺死張潤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