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港舉辦昆蟲雪糕試食活動,在街頭派發混進草蜢及螞蟻等昆蟲的雪糕,提倡食蟲環保又健康。但有環保團體質疑活動噱頭成份居多,昆蟲難以吸引肉食者改變習慣,減排效果也成疑。
記者:李詠希 白 琳
《經濟學人》去年9月報道,全球20億人曾經食蟲,例如墨西哥人享受炸草蜢。文章稱,昆蟲便宜之餘,蛋白質可媲美肉類;又指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球五分一,以蟲代肉可達至減排效果。
環團:搞噱頭多
該雜誌一連18天在港舉辦試食活動,昨於上環街頭提供4款雪糕,包括草蜢朱古力、麵包蟲士多啤梨、蚱蜢拿破崙及螞蟻紅莓。活動宣傳經理Chilli指,早前於倫敦舉辦昆蟲雪糕試食,經油炸昆蟲加進雪糕較易入口,「可以當係飯後甜品」。
世界自然基金香港分會助理經理古偉牧則指,少吃肉可以減排,但相信目前昆蟲不能成為肉食代替品,「除非好好食,否則鍾意食肉嘅唔會選擇食蟲而唔食肉」。
古偉牧續指,肉食產生的部份溫室氣體源自飛機運輸,昆蟲食品製造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否高於肉食,目前仍然難以下定論。他相信推廣以蟲代肉「噱頭性質比較大」。
試食活動今天中午12時至下午4時於太古坊舉行,本港也有一些食肆提供昆蟲菜式。在新蒲崗經營雲南菜餐廳的黃小姐向本報表示,目前有售賣蜂蛹、蚱蜢、蠶蛹及竹節蟲,高峯期一晚能賣20碟,客人都稱食蟲較想像中易入口。她建議未嚐過昆蟲的食客可先試蜂蛹,「個樣冇咁難接受,唔似其他蟲有手有腳」,品嚐時可搭配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