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盛傳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牽頭下,中央實行「暴力救市」,繼要求21家券商入市1200億元,煞停28家公司發行新股後,前日更放寬孖展,融資一萬億救市,滬綜指升89點完場。《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指出,牽頭救市者流傳是李克強而非國家主席習近平,留意中國國情的人會覺得事不尋常,可能反映中央政府對救市措施缺乏信心。
慧玲指,了解中國政情的人都會知道,本應掌握經濟政策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其實早已被邊緣化。去年6月,內地官媒大篇幅報道,習近平以組長身份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此舉打破了過去16年來由總理出任組長的慣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是中共高層制訂財經金融政策的機構,當時輿論普遍認為習近平集政經大權於一身,李克強連管經濟的權力都失去。另外,該小組辦公室是實質負責執行決策的機構,其主任劉鶴及副主任舒國增,均被視為習近平的親信。
其實李克強地位不穩的傳聞從未間斷,去年12月,明鏡旗下的《政經》雜誌引述獨家消息指,李克強會被迫下台,除了因為健康理由,更被指他掌管經濟能力有限。的而且確,內地媒體近日談論經濟時,「克強經濟學」已不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習近平口中的「新常態」。然而今次中央大動作救市,根據內地傳媒報道,就看不到習近平的角色。
值得留意的是,官方新華社提及救市的多項措施時,並未提到習近平,也沒提李克強,甚至未談到國務院的會議,僅指中證監措施出台。李克強的名字,以及其提倡「暴力救市」一說,最先是上周六在微信廣泛流傳,再經新浪等媒體大肆報道。周六國務院會議上達成的決定,除新股發行暫停外,官方新華社至昨夜截稿時尚未證實。
中央近年主力推出的經濟政策,如亞投行及「一路一帶」等,都是習近平「一把抓」;如果李克強「暴力救市」一說屬實,為何習近平不自己親自掌控救市重任,而將之交給李克強?慧玲認為,這有可能反映中央認為救市任務風險太高,對措施信心不足。李克強今次救市成敗,亦可能成為他仕途起落的關鍵,所以李克強堅持不可以擠牙膏式,要採用暴力救市,這點值得公眾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