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WhatsApp 群組內鬼事件發生後,人人驚覺地球以外,WhatsApp 也是很危險的,但Mary想話,其實自社交媒體興起之後,網絡根本就危險到你唔信。
網絡上的smearing 或曰抹黑,大概無日無之,近期的例子,順手拈來就有荔園和衡仔。也許因為現實太不堪,港人都特別懷念舊日的好,荔園前期的宣傳因此其實很順利,沒想到的是,才開幕一兩天,網絡就出現似乎是專業抹黑者製造的短片,企圖在網絡世界對之發動攻擊。
八仙嶺倖存者衡仔更慘,一向在傳統媒體被捧為生命鬥士的他,竟然在以灼傷互助會副主席身份,飛去台灣協助八仙水上樂園受傷港人時,初則被批評其外貌可能嚇壞傷者及家屬,及後更被指高調幫忙是「抽水」和「撈政治本錢」,以至被翻陳年舊賬,被質疑當日山火也許是他丟棄的煙頭引起。一浪接一浪,刻意攻擊成份似乎甚高。
前者還好,似乎未成氣候已die down,現在除了零星後知後覺者拾人牙慧,大量玩過的人已有第一身感受,抹黑似乎未見成效。至於衡仔,卻在日前宣佈將辭去灼傷互助會副主席一職,又一再重申已放棄從政,也許正中敵人下懷。
其實面對網絡抹黑和傳統抹黑一樣,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冷靜,不要反應過激,先把形勢定定性,到底危機是實是虛,罵你的是真顧客還是僱傭喪屍奇兵。師傅教落,喪屍有樣睇:第一,賬戶多是新註冊的,兩三個星期前之類吧;第二,內容倒模,一看而知來自同一源頭;第三,必有明顯動機,要嗎商業利益攸關,要嗎有人認為政治上受威脅;第四,大部份抹黑動作,包括出post或轉載,都在辦公時間內或日間完成。
先定性,再密切觀察爆發速度,才決定要不要出手、怎樣出手。
彭瑪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