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顯港金融市場難取代

凸顯港金融市場難取代

【拆局】
希臘危機及內地救市雙重夾擊,觸發港股調整,按目前形勢,未對本港經濟構成打擊。根據政府數據,2013年香港與希臘的整體貿易總值1.51億歐元(約12.9億港元),就算希臘脫歐礙兩地貿易,對整體影響也微不足道。
至於內地救市,雖則暫時穩住A股,令港股淪為外資及大媽提款機,但反觀來說,事件凸顯本港金融市場具透明度、有良好監管機制,及自由買賣進出的基本要求。

救市扭曲正常操作

有外資基金經理形容,就算今次A股「救得番」,短期也是半死不遂,「以往可忍受A股政策風險,但𠵱家沽空就要拉、做淡就有罪,為咗維穩,冇規冇矩,同封閉市場無疑」。
他補充,多項救市措施扭曲股市正常操作,已令外資心淡沽貨離場,中央意欲開放金融市場遭遇一大挫折,MSCI等大型指數基金公司,應不會將A股納入。未來中央會更倚賴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借港作為融資抽水的基地。
過去兩次大跌市,1997至98年及2007至08年,股市皆由高位調整超過六成,同一時間,樓市同步急瀉,對本港經濟影響要一至兩季才反映(GDP跌至負數)。由今年高位計,港股目前調整只有一成,昨日縱遇大跌市,業主企硬未見跳樓貨,股樓頂得住,經濟基調仍穩。
■記者黃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