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考試機器的自白書 - 林夕

一名考試機器的自白書 - 林夕

我那年代,不流行補習,補習老師也不是一門會發達的行業。當年高考,戰況比現在更為慘烈,因為大學就那兩間,若不死命唸書考試,確實會影響到未來居住地區,人生志願與成就,是否就是要住在天字頭的房子,是另一回事,上課考試,僅為職業先修的本質,則與今日無異。
功課雖沒有現在吃緊,書包沒那麼重,考試制度卻更八股,沒有策論,也沒通識科,讓你秀一下分析力判斷力議論力。考什麼?以中國文學與中史科為例,誰記憶力好,誰就有機會入住銀湖天峰。我不知道現在的中史課有沒有教得生動一點,考試課題有沒有要背誦一大堆年份年號與名字,那時的考卷,若問你安史之亂對唐代日後政局影響,硬任務是先記下天寶十四年,能記得公元755年12月16日的,我懷疑,改卷員被此等奇葩一炫目,下面引致藩鎮割據等細節,作答得充分與否,有無獨特見解,都不重要了。中國文學自然也是同一個模式,幸好當時的範文絕大部分都值得背誦,這填鴨被撐死了也沒吃虧。
當年不流行抗命,雖然反感,覺得不合理,認命之後,好勝心即起,背就背,誰怕誰?我把課程及範文當賽馬,考試前背到熟透的佔一半,當買獨贏保本,其他分散記住各篇關鍵字,當買位置。如此一路下來長短槍出擊,果然略見成績,自詡考試考不倒我,還以考試機器為榮為樂。
最變態是在這考試制度下能生存得不錯,到了高考,我這部人肉記憶體,竟然有點興奮,好哇,我又可以大展身手了,漢武帝年號改來改去,比修改基本法還頻繁,我右手也可以像打印機橫掃千軍。
現在回想,這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典型心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上,因為被奴役得蠻有出息的,一個比其他奴隸成功的奴隸,不但不反抗,而且潛意識裏心存僥倖與小感激。考試如此,一切操縱人改變人命運的制度,亦復如是吧。
不過,好在,好在我沒有補習,也沒刻意上什麼興趣班。大好暑假,全用來看我感興趣的書,包括中國文學與中國閒雜野史,在起跑線上找到自己真嗜好,才是大贏家啊,無論住哪裏,有這些書陪伴,就是大快活人。不然,正常人熬過那些背年號年份地點的日子,一畢業,就會與文史終生不遇,且猶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