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生於河南,長於台灣,旅居美國多年的李歐梵,獲邀成為本屆香港書展年度作家,他稱香港比任何地方都紛雜有趣,早在來港以前,已不知不覺採取香港視角分析他所愛的文學、音樂、電影與建築。他批評香港書展熱鬧有餘,多元不足,期望主辦者撥出資源,讓更多有個性的獨立書店或出版社能參與年度盛事。
記者:朱雋穎
香港書展下周三揭幕,今年主辦單位選出李歐梵為年度作家。書展年度作家劉以鬯、西西、也斯、陳冠中、董啟章都是本地作家,而2004年到中大擔任講座教授的李歐梵,曾在著作中自稱是過客、半個香港人,坊間也有質疑他主要書寫評論文章,卻獲邀當今屆年度作家。
訪問當天未等記者提問,他已以略帶口音的廣東話笑說:「我(已經)係香港永久居民。」他說是香港的多元、紛雜令他留下來,「我好欣賞呢種半唐番社會」。他說,早在留美時常以香港視角講解文化研究理論,如引用周星馳或吳宇森的電影,後來以訪問學人身份短暫訪港,返美後念念不忘,遂以張愛玲筆下《傾城之戀》主角范柳原的視角,於1998年寫成小說《范柳原懺情錄》,抒發其對港的思念。
目前只有兩本小說面世的他,承認這並非自己最擅長,「我嘅同學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寫小說都好過我,咁我寫其他喇」。由魯迅到張愛玲,由許鞍華到鍾氏兄弟,由沙田新城市廣場到九龍塘又一城,他都有觀察與見解,結集成書的文化評論集有數十本,主要在香港出版,「寫評論、雜文都係作家,只係同creative writer唔同」。
李坦言不會參加香港書展,因它過於強調入場人數、參展書商數量,成為減價戰場、簽名中心,欠缺個性,提議增加多元性,如免費讓小書店參展,介紹攤主或許偏狹的心頭好,期待看到只賣電影書、文學書或舊書的攤,「任何書展都應該有奇怪嘅人」。
憂香港社會撕裂
他又觀察到,書展外文書主要是英文書,也多只邀請英語作家出席,「香港咁多菲傭,但有冇試過介紹菲律賓文學呢?」他又說,華語世界也不只兩岸三地,馬華作家也優秀,但鮮為港人認識。
居港多年,李歐梵最擔心香港的多元性消失,變得只有主旋律或兩極撕裂。在中文大學多年,他感受到香港年輕人的焦慮與躁動,他憶起在台的日子,國民黨一黨獨大,社會氣氛壓抑,他寄情荷李活電影世界,「對世界有好多幻想,亦成為我日後往外走嘅動力」。
富二代叫年輕人不去旅行儲錢買樓,但他坦言跟太太只租屋,不買樓,寧可留多點錢聽音樂、看表演、去旅行,「如果要文化有轉機,好需要呢啲。人人都只顧置業、賺錢,冇意思㗎」。寄語年輕人放遠目光,「如果覺得冇希望,冇人幫到你,心態好重要。其實餓唔死㗎,點解唔出去闖蕩吓?」
李歐梵簡歷
年齡︰72歲(1942年10月10日生)
現職︰中大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文學士、哈佛大學博士
著作︰《尋回香港文化》、《又一城狂想曲》、《范柳原懺情錄》、《西潮的彼岸》、《音樂札記》等約40本中英文著作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