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英雄系列:最佳拍檔並肩15載盧均宜林嘉緯 踢出港足火紅年代 - 曾雁平

港足英雄系列:
最佳拍檔並肩15載
盧均宜林嘉緯 踢出港足火紅年代 - 曾雁平

多得中國足協一張揶揄港足「有層次」的海報,造就港人團結一致,使港足上月在旺角場上演的兩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次圈分組賽賽事,飄揚着代表全場爆滿的紅旗,更令球迷振奮是該兩仗先後以7:0及2:0淨勝不丹及馬爾代夫。兩場合共攻入三球的土炮Buddy盧均宜及林嘉緯,由屋邨踢到入港隊,最希望今次只是熱潮之始,讓這個港足的火紅年代延續下去。

【激戰篇】香港曾經被譽為「遠東足球王國」,本地頂級聯賽儘管今年「升呢」為港超聯,入座率仍難與70至80年代香港足運最興盛時期相比。世界排名方面,港足在今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次圈抽籤前,更一度跌至167位,比「傳統魚腩」不丹還要低四位,被編入最低檔次的第五檔;猶幸抽籤獲幸運之神眷顧,港足被編入C組,對手除了不丹及馬爾代夫兩支實力較弱的球隊外,同組尚有卡塔爾及「冤家」中國。
港足未有令球迷失望,在首場分組賽先逼爆旺角場,以7:0大炒不丹,打響頭炮;五日後,港足照辦煮碗,於紅旗再次飄揚的旺角場以2:0擊敗馬爾代夫,以兩戰全勝兼不失球姿態,穩站C組榜首至九月。在港足芸芸入籍兵中,土生土長的「沙煲兄弟」盧均宜及林嘉緯突圍而出,兩場合共轟入三球。

在港土生土長的盧均宜(左)與林嘉緯(右),在太子地標「雷生春」前留影。張志華攝

好氣氛令球員份外落力

回望兩場世盃外,旺角場六日內兩度爆滿,首戰入球功臣之一的均宜坦言感到驚喜︰「近年很少見有這麼多球迷入場支持港隊,真的好驚喜,難得主場有如此好氣氛,作為球員也會份外落力。」
至於兩場入兩球的嘉緯亦有同感,「平時聯賽可能只是間中一、兩場爆棚,何況今次是港隊,大部份穿上紅衫,絕對是好事。但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日後繼續撐港足、球會,相信越多人入場,球員踢得越落力之餘,球迷亦會享受好氣氛。」
對於今次港足引起大迴響,「10號仔」嘉緯認為與球隊備戰充足有關︰「我們賽前往馬來西亞集訓一周,準備時間充足,首戰對不丹有個不錯開局,吸引更多球迷提早搶購對馬爾代夫的門票,加上足總在宣傳上做了不少工作,是各方面努力的成效。」均宜補充說:「因為今次同組有中國,我們有『五一九』曾贏過他們等淵源,或多或少有點影響,球迷特別希望我們再造奇蹟擊敗國足。」

多謝國足海報另類激將法

事實上,嘉緯也笑言今次引起全城撐港足的效應,不得不「多謝」中國足協的「有層次」海報︰「全世界都談論respect(尊重),當中以膚色的議題最容易涉及種族歧視,偏偏中國足協卻推出一張強調黑皮膚、黃皮膚的海報,真的不明所以,也難免被人『抽水』。」均宜亦附和道︰「多得這張海報激發出我們的鬥志,令大家有顆港人的心,相信中、港對壘時,球迷會更加落力打氣,而球員亦更有目標求勝。」

休季放肆進食儲能量

完成兩場國際賽後,港足大軍總算有短暫的假期休息,均宜及嘉緯這對戰友亦相繼外遊「叉電」。他們又透露,在港期間最愛在太子附近一帶的食肆「打躉」,嘉緯自言最愛燒味,而均宜則對餃子及茶餐廳任何食物無所不歡,他說︰「因為開季之後就會很激烈,所以放假時放肆一點,儲多點能量。」

均宜(右二)及嘉緯(右一)二人由流浪開始合作捱出頭。資料圖片

傑志勇奪去季三冠王,嘉緯(左二)和均宜(右)為重要功臣。資料圖片

【友情篇】均宜與嘉緯年齡相近,這對現效力傑志的沙煲兄弟差不多同期出道,至今在港隊及球會合作超過15年,既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球場上已到了心有靈犀的境界。
二人的足球生涯相當相似,同樣在公屋長大,自小踢街場,並由跟隊開始,繼而在港少年隊開始成為隊友;之後在流浪嶄露頭角,再於傑志成名,現在則是香港代表隊不可或缺的主力,能夠在足球場上取得成就,自己努力之餘,亦要家人支持。

屋邨長大街場練功

在荃灣長大的均宜笑言,讀書時代沒有太多零用錢,放學做完功課便到所住梨木樹邨內的硬地場踢足球,場內總有大群「鐵腳」,他憶述:「當年很多人踢波,不時有十多隊跟隊,由天亮踢到關燈,關燈後仍摸黑繼續踢。有時隊數太多,輸了便等很久,如不想等便要到區內其他球場。其實街場有很多臥虎藏龍之輩,不少球員可以輕易在石屎場打倒掛。」
至於林嘉緯則在石硤尾邨長大,孩童時與均宜一樣,放學便到邨內石屎場踢足球,有時踢籃球場,間中踢有圍板的五人場,同樣由早踢到晚,肚餓便吃個麵包充飢,之後便繼續。他說:「父親也有踢波,亦踢得不錯,還有機會效力曾踢甲組的警察,可惜因家人反對而未能圓足球夢。我可能遺傳爸爸的足球細胞,自小很愛足球,爸爸有空便會與我到大坑東的草地場踢波,自知不是讀書的材料便在街場特訓。除非家人有工作在身,否則他們都盡可能入場,以示對我的支持。」
兩人初出道時,正值香港足球最困難時期,商業球隊如快譯通及好易通相繼退出,南華亦由巨型班變成「全華班」,球市不景,很多球員要兼職過活,當年效力青春班的流浪時,收入仍是非常微薄,每月或只得數百元收入。

嘉緯(右)與愛犬「芝治」的太子宿舍內,放滿他和均宜(左)的傑志及港足剪報。鄧永賢攝

初踢流浪僅數百元津貼

兩人坦言當時實在談不上是工資,勉強可說是津貼,後來踢正選,也只得數千元月薪:「球員初出道要捱是正常,在流浪確實可為我們提供出場機會,但不知道球員所得的是否應該少得如此。」15歲便在甲組亮相的均宜,「地標戰」更有入球,賽後被傳媒冠以「神童」稱號:「其實當神童並沒有甚麼壓力,只是當時年紀輕,不太習慣被傳媒訪問,壓力只限於隊友經常在背後說些難堪的說話。記得初出道時主要踢進攻中場或右中場,其他位置亦試過,情況與嘉緯有點接近,就是未試過出任守門員。」

嘉緯與女友Elsa乘暑假到大阪旅行(左圖),而均宜與太太Canmy早前則到台灣放天燈(右圖)。互聯網

兩心知場上最合拍

可能兩人由港少開始,之後齊在流浪捱出頭來,到後來入選港隊,往後轉會至傑志,在場上夾慣夾熟,比賽時嘉緯在前場組織攻勢,只要聽到均宜在右路呼喚,便可感覺到其大概位置。兩人無所不談,要他們互數對方的缺點時,均宜直言:「嘉緯確實腳法不俗,不過初出道時經常抵受不住操練,不時操到嘔吐,體能差,踢波又情緒化,如非足總取消體測,嘉緯未必踢到甲組。」已婚及育有一女的均宜還借意催促常與女友遛狗的嘉緯結婚;嘉緯則回應在適當時候便會拉埋天窗。嘉緯亦直認自己走運,除他首年踢甲組,足總便取消3,000米的體測外,以其體能及身形可以在甲組站得穩可說是異數。
記者:鄧永賢、曾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