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搵食地圖】
九龍,曾有十三鄉。沙埔、衙前圍、大磡、坪頂、 牛頭角、茶果嶺……一鄉一鄉,是田是土,也歷史悠久。無奈時代迫使建造繁華,叢林終要割下。只不過半世紀,十三鄉逐一消逝。就算留得下,也越縮越小,牛池灣鄉就是其中之一。牛池灣鄉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如今鄉已成村。以大牌坊為首,兩層高的平房相對,下有街市食肆,乾濕貨盡有,依山處還有零星數十間寮屋石屋、老式上海髮廊。老街坊天未光在村尾的舊式茶寮打躉,雀籠高掛,愛的正是地踎風味;往來西貢與九龍的人日落前總要在村口的菜檔魚檔買餸,貪其新鮮又方便。獅子山下自成一隅,這條城中古村的古早真味卻沒被人遺忘。
茶寮雀籠高掛 芋角鬆化燒賣夠秤
「牛斗之墟巍然見滄桑,池終難囿火中觀鳳凰」,甫踏出彩虹港鐵站的行人隧道,震懾眼簾是一座「牛池灣鄉」牌坊,還有左右兩旁的對聯,道出它在這兩百多年間的變遷。天還未亮透,時針也不過剛踏正七點,牛池灣村內的半露天街市已人頭湧湧。撲鼻傳來的,是街頭包點店的鳳爪排骨飯和肉糭子的鹹香味;拐彎處又有熱呼呼的豆腐豆花……「借過!借過!」,在街市中遊走得稍稍留神,一車車的發泡膠箱正要將新鮮的魚兒菜苗送到每個檔口。大家準備就緒,為的就是迎接陽光綻放的新一天。
「好靚小籠包、蝦餃、燒賣,熱辣辣!」點心阿姐一邊將新鮮出爐的點心由廚房捧出,一邊熱烈地叫賣着。還記得只有在六、七十年代的舊茶樓中,才會聽到這種喧鬧又熟悉的聲音,確實令人懷念,還有在那不遠處傳來的吱吱喳喳雀仔聲,此起彼落響遍新龍城茶樓。這裏原址是村內最古老的「龍城茶樓」,去年才易至張家手,由曾在酒樓打工的老父做軍師,二佬掌早午茶市,大佬則管晚市小菜,「能攜雀籠入內的老式茶樓早就式微,幫襯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街坊,天未光五時多就來品茗。」大佬Ken哥說。茶客來到會熟練地將雀籠掛起,再找個位置,與雀友搭枱或獨樂樂也沒所謂,就算炎炎夏日也不喜「冷氣開放」的室內位置,寧願選外頭的半開放座位,享受自然的涼風吹送。
環境傳統,點心當然也是古早風味。沒有列印精美的點心紙,只有門外兩邊的點心區,一邊放滿了正冒出蒸氣的蒸籠和煎炸點心車,另一邊就是豎得高高的腸粉碟和粥車。侍應端來盛了半滿水及杯碗筷子的洗杯大碗後,隨即會問:「公公婆婆想吃甚麼?大包好嗎?大大隻,或來一碟鵪鶉蛋燒賣?新鮮出爐呀!」心大心細的茶客,還可親眼看過每籠點心才決定,悉隨尊便。吃完一碟慢慢再挑另一碟,正正是新龍城的特色。
晚市鑊氣小炒 大碟夾抵食
「除非不做,要不然一定要跟傳統!」卧虎藏龍的,還有點心師傅根叔。1966年根叔就入行賣點心,那年他只有13歲,後來由樓面做到廚房,曾在菊花閣及新斗記等當點心師傅。輾轉半世紀,他堅持的只有一事,就是以傳統方法及斤両做點心,如芋角絕不加臭粉,單憑熟練手勢將芋角搓好,再炸至蜂巢般鬆化香脆。而看似平凡的燒賣原來最考功夫,根叔左手執一塊黃皮,右手隨即搯起以鮮蝦、冬菇及大地魚等做的餡料,一唧一壓再揑幾下,再粘幾粒蟹籽便成,「做這行最重要是大細及比例要準,我做的點心全部足秤,每籠四隻共重三両半,籠籠皆是。」跟手就拿起個老銅秤,將包好的燒賣四隻又四隻放到秤上,砣終歸離不開三両半的刻度上,絲毫無差得令人佩服。
夜幕低垂,獅子山上泛起了一片橙紅。新龍城晚市換上小菜後依然其門如市,緊接上場是老闆Ken哥,「坐呀,坐呀,喝甚麼茶?」說他是鐵人也無不可,因早上七、八時他就會在街市的凍肉店看檔,黃昏就過來茶樓坐鎮,儘管每日只休息幾小時也不言倦,「最大滿足感不是做老闆,而是看到客人吃飽後帶着笑容離開。」我相信,這是他的原動力。「熟客放心到只撥個電話,講出預算,就讓我發辦買海鮮。」將心比己,Ken哥也會從顧客角度看待這盤生意,菜式要大碟夾抵食,令人食過翻尋味,才是他最想做到。
新龍城茶樓
牛池灣龍池徑67號B地下
鑊氣大牌檔 隱藏太太味螄蚶
「聚友,聚集老友把酒談歡。馥,每道菜也馥郁芬芳。」老闆駒哥娓娓道來這排檔式海鮮火鍋店的名字,「15年來也是做大牌檔,自然有情意結。牛池灣村雖是老區,但交通方便人流也多。」大牌檔小炒講鑊氣火候,一道招牌乾坤鱸魚就盡顯功架。先將整條已起肉的魚骨落鑊炸,再不斷淋上「噼嚦啪嘞」的滾油;另一邊將魚肉爆香,加西芹後拋兩拋上碟,就成了魚兩味,「一般酒樓會用石斑等貴價魚做這菜,雖然我用的鱸魚,但只是新鮮也不失其嫩滑口感。」炸香的魚骨鬆脆無比,是佐酒佳品,爽口的炒球亦能吃出魚的鮮甜。不過駒哥得意之作,卻是師承太太的一味凍螄蚶,「太太是潮州人,這款家鄉小菜很少人懂做,連做廚的我也要請教她。」螄蚶洗淨後,加豉油、魚露、蒜頭及辣椒等醃12小時,爽滑的蚶肉一啜入口不帶腥,反而滲出淡淡鹹鮮微辣,惹味非常。
聚友馥海鮮火鍋
牛池灣貴池徑4號地下
「走鹼」彈牙麵 足料雲吞水餃
「黃小姐,剛看見你在對面街走來走去。待會有空來吃碗麵吧,我請客!」那天,汗流浹背在牛池灣村內忙東忙西,收到「雲吞仔」老闆娘霞女一通電話,頓覺窩心。平易近人的她早在10年前已進駐這裏,原來她曾是個形象設計師,由揸眉筆改為揸筷子,緣於一個人,「當年男友在沾仔記做,想見多兩面就隨他入行學師,後開了雲吞仔、雲吞生兩舖,直至分開後才有這間屬於自己的店。」她總會趁開店前,一早回來打餡、包雲吞及打魚蛋,凡事親力親為。雲吞水餃餡也一絲不苟,招牌鳳城水餃用上新鮮原隻海大蝦、木耳、冬菇及左口魚等,份量十足。麵條雖非自家打製,但要淥至鮮爽彈牙,「走鹼」一步最為重要,「麵條不能即用,要放到鹼水揮發至某個點才彈牙,太多太少也會令麵變乾影響口感。」新手或要靠味道來判斷,不過霞女經驗豐富,單靠肉眼便能看出。
雲吞仔
牛池灣金池徑27號地下
遊食牛池灣
車仔麵
開業十幾年一直用傳統車仔檔煮麵,例牌配料有牛腩、豬紅、蘿蔔等,富創意的則有螺肉、蝦條、蟹鬆,麵的精髓在於老闆秘製的沙嗲醬,微辣香甜。
許記車仔麵
龍池徑
豆腐花 $10(兩碗)
店家開業只是短短半年,卻人流如鯽。必試每朝新鮮手製的豆腐花,熱辣辣滑嘟嘟,豆味濃郁香甜,不消幾小時已賣完一大缸。
豆腐一家
金池徑13號地下
早餐A $24
三十多年歷史的港式老冰室,半開放式吧枱格局已所餘無幾。早餐ABCDE隨你左選右配,加一杯香濃奶茶咖啡,不用30元,抵食。
英輝咖啡屋
金池徑29號地下
魚片粥 $13
招牌埋沒在出風喉中,這村內唯一的粥店的確容易令人錯過。除了有白糖黃糖糕等懷舊糕點外,魚片粥同樣價廉物美。
鑽坪小食店
金池徑28號地下
葛菜水 $10
由大磡村搬來的老字號陳欣記涼茶舖,幾乎日日關門大吉,絕對有性格。但那杯去骨火葛菜水卻遠近馳名,想一嚐可要講緣份。
陳欣記
西村路口
記者:黃依情
攝影:伍慶泉、徐振國、鄧鴻欣、劉永發
插畫:麥震東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