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個有病阿媽會照顧我,而家阿媽有病,我有責任照顧返佢。」30歲的Gary,自10年前起肩負照顧患柏金遜症母親阿嫻的責任,他咬緊牙關考得學士學位,選擇工作也以母為先,找到工作後,他第一時間取消綜援,自食其力照顧媽媽,更不時到醫院探望。母親的起居飲食上廁所,都是他一手包辦。看見兒子孝順生性,63歲的阿嫻笑了,她希望可以多活幾年,見到兒子成家立室。
記者:馮詩媚
「嗰朝阿媽大叫要去廁所,入到房見到佢瞓喺地,右眼角爆咗,一地都係血!」這個如同兇案現場的情景,上月發生在家中,Gary至今歷歷在目,想起當日母親受傷場面,「呢次係我見最心痛嘅一次」!之後,阿嫻一直留醫,Gary每日放工便乘巴士到醫院探望,幾句閒話家常和問候,才離去吃飯,回到家已是晚上10時。
Gary初中時,阿嫻與丈夫離婚,母子相依為命。1994年阿嫻患上柏金遜症,孝順的Gary經常替媽媽按摩肌肉舒緩:「嗰時得我同阿媽兩個,焗住領綜援,向政府借錢讀大學,讀完搵工做,首要條件係,時間穩定易攞假。因為平日要預備早午晚餐畀阿媽,有時又要陪佢覆診,所以搵份政府工。」
Gary事事以媽媽為先,放學放工便回家,很少約朋友,女友亦是近半年才結識,最遠只是去過澳門旅遊一晚:「每日放工就返屋企,要出門就先安排好阿媽嘅日常生活,免得過都唔想交畀人。嗰個係自己阿媽,除非佢認唔到我,我又冇辦法照顧佢,先考慮同佢入老人院,呢個係最後方案。」
「女朋友同我一齊,就要預咗接受同我有病嘅阿媽一齊生活。」眼見兒子為自己付出和犧牲,阿嫻十分安慰,她說未來只要兒子開心,自己無論住在那兒也不是問題。不過,Gary卻堅持道:「我細時有病阿媽會照顧我,而家阿媽有病,我有責任照顧返佢。」
Gary 找到工作後,即時取消綜援,幾年前更向親友借下居屋首期:「住係需要,我而家月入1萬多元,用5,000蚊供樓,兩母子飲食住行我包辦,加上阿媽成日腳痛、手痛,有時痛到連手都舉唔起,所以要睇中醫調理身體。」現時阿嫻亦須服中藥及接受中醫針灸復健舒緩病情,但這些附加的醫療費用令Gary難以負荷,盼有心人襄助。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自2004年至今一直跟進「阿嫻」的情況,現時「阿嫻」的每月中醫治療費約6,000元,惟早前籌得的善款扣除中醫治療開支後,已不足以應付其後的治療費用,亟待援手,希望有善心人助她繼續治療。
「阿嫻」捐款編號:C1357
網上捐款: http://bit.ly/1nQRth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goo.gl/eYKB89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s://goo.gl/qVvmiB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捐款方法: http://bit.ly/1mxhIET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捐出1%盈利,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獻,有關善款將撥捐蘋果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