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魚有幾難?你又識得幾多

認魚有幾難?你又識得幾多

【海底大魚】魚類與人類有一種說不清的共生關係,與香港人的關連更甚。本港每年消耗51公噸海鮮,相對全球高4.1倍,然而大眾對魚類的認識卻非常貧乏。

記者在旺角做街訪,大部份受訪者表示一星期內至少會進食一次海鮮,卻不能辨別魚類的名稱及品種。

記者在旺角訪問了八位巿民,大部份受訪者表示一星期內,至少會進食一次海鮮,而再問及能否辨認出魚類的名稱及品種時,部份受訪者卻一頭霧水。連經常食用的石斑魚,也不能辨認出。儘管多數受訪者能夠辨認出常見的小丑魚,卻不曉得原來香港水域也有這種魚。受訪者Maggie說:「去海邊看看,幾乎看不到有魚」。

大部份受訪者連經常食用的石斑魚,也不能辨認出。

雖然本港水域面積(1650平方公里)只是佔南中國海的0.05%,魚類品種卻佔南中國海的三成。

平常看到污黑色的泥鯭,在水中原來是檸檬黃色的。

事實上,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顯示,本港錄得997種海魚,雖然水域面積(1650平方公里)僅佔南中國海的0.05%,魚類品種卻佔南中國海的三成。

有見及此,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於上月舉辦「大魚馬拉松」潛水攝影比賽,集合一眾潛水義工,拍攝本港海底魚類,同時進行魚類普查,以相片證明本港海洋生物多樣性。活動負責人程詩灝(Ken)表示,希望讓公眾了解食用魚活生生時的情況,「例如泥鯭,我們平常看到的泥鯭是污黑色的,但原來在水底看到的泥鯭是檸檬黃色的,很漂亮」。該中心更推出香港魚類手機程式,載有超過三百種魚類資料,以助市民認識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