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需要6年檢討一次的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原本教育業界估計在百多間英中之內,有三分一校或需「落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圖)指,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再維持多6年,即現有英中學校不變,最快2022/23學年才有上落車名單。津中議會表示支持建議,但立法會議員批評,今次只屬政治決定,無視學生能力差異。
原估計1/3校明年落車
本港適齡中學生人數不斷下降,2010/11學年有61,309人升讀中一,2015/16學年跌至約50,900人,在教學語言微調首個周期中,學童人口已差距萬人。由於英中規定收生人數中,要每班有85%學生的英文成績達全港前列40,故學生人口減少,部份英中未必收夠學生,直接影響英中命運。全港現時約有100間英中,有業界人士估計,約三分之一英中需於明年9月落車,開設中文班。
吳克儉昨出席活動後表示,教學語言微調第一期(2010至15年實施)完結後,第二期(2016至21年)會維持現況實施,最快2022/23學年才有英中上落車名單。據了解,教育局會在今年7月中一及中學文憑試放榜後,研究各校學生水平,若發現學生水平比例改變太大的話,如第一組別中一生大增或大減,會派員支援學校。
教評會副主席何漢權批評教育局違反當年的制度原意,並無在6年內作調整,做法不公平,學校無法按應有的機制上落車。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指,措施本質上是政治決定,避免家長及學校反對所引致的動盪,若學生被錯配入英中的話,將增加學習困難。
■記者彭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