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檔案解密】
【本報訊】英國國家檔案館公開機密檔案,披露英國官員曾計劃把550萬名港人遷移到北愛爾蘭,建立新城邦,「拯救香港」。但有份參與討論的前外交官員昨表示,建議純屬「惡搞」。不過,80年代香港確實有一班富豪精英,提出集資買島「救港」,助港人移民。
記者:王家文
英國國家檔案館昨解禁1983年一份題為「香港接駁北愛爾蘭」的政府檔案,披露當時英國雷丁大學講師Christie Davies認為,香港1997回歸中國後再沒將來,建議把550萬名港人遷移到北愛爾蘭科爾雷恩(Coleraine)與倫敦德里(Londonderry)之間新建的城邦,振興當地經濟之餘,也可拯救香港。
文件指建議獲北愛辦公室官員關注,並致函外交部認為需作研究。但外交部官員斯諾克斯爾(David Snoxell)回覆指,若550萬名港人移居北愛爾蘭,會逼走當地人,且不應低估大規模遷徙的風險,並指在香港的中國人大多是捕魚的水上人。建議最後不了了之。
富豪精英擬買島「救港」
已退休的斯諾克斯爾昨接受英國傳媒訪問稱,建議只是官員間的惡搞玩笑,根本沒打算實行,沒料到玩笑竟被視作機密文件保存於國家檔案館。他笑言幽默感是外交官跟人建立關係的工具,惟現時外交部已毫無幽默感,「再不能開這種玩笑了」。
然而,80年代港人確實紛紛移民,甚至提出買島「救港」。由鄭經翰任出版人兼總編輯的《資本雜誌》在1989年7月號披露,鄭聯絡多名工商界及專業人士,共商成立名為「R.O.A.D.」組織,意指「Right of Abode Delegation」(居留權代表團),主席為時任律師會主席葉天養,委員包括當時仍未創立壹傳媒的佐丹奴董事總經理黎智英、聯交所前行政總裁袁天凡及醫學會前主席梁智鴻等。黎其後接受該雜誌專訪時透露建設「新香港」構思,首選地為澳洲北部達爾(Darwin)。
筆名「阿杜」的專欄作家也曾在報章撰文,指當年有數名富豪私下商議集資,在加勒比海或南太平洋購買島嶼,建屋起路,設廠營商,並成立立憲政黨議會機構,以中文為法定語言,實行自治民主制。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早年在雜誌透露,已故前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羅德丞在80年代設「太平門公司」,「據說打算在太平洋買一個島,想辦法為香港人搞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