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有逾10萬名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但沒有專門接收這類患者的院舍,令他們得不到針對性治療;即使輪候護理安老院也需時多年,且地方太小,加劇患者病況。關注團體和立法會議員均促政府增撥資源,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專門服務及合適院舍。
普通院舍狹逼加劇焦慮
蔡太母親2008年開始有記憶缺損、妄想等症狀,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因初期病徵不明顯,社署評估後未獲安排輪候院舍,惟後來病情惡化,需長期照顧,署方再作評估,2010年才獲輪候,惟至今仍未有合適院舍。
輪候期間母親獲安排到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但沒有適切治療,蔡太擔心,母親吞嚥越來越困難,若再惡化便需插喉餵食,不得不送進院舍。但坊間沒有專門院舍照顧認知障礙患者。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總幹事李雅儀說,普通安老院舍活動空間狹逼,患者只會感到越來越混亂,加劇不安和焦慮情緒,建議院舍盡量讓患者恒常活動,保持大腦細胞活躍度。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政府今個財政年度撥款2.2億補助金予資助院舍及日間護理中心,為認知障礙患者提供服務或增聘相關人手,但僅6,400名長者受惠。他促政府在新落成的安老院舍預留一半地方讓有關患者入住。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