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假日散心】
烈日當頭,若想親近自然,又嫌行山攀石又悶又熱,香港地還有甚麼好選擇?走入馬鞍山的馬大石澗,發現山石瀑潭樣樣有齊,還能投身新奇玩意——峽谷挑戰(Canyoning)。毋須預先學習任何技能,即使不諳水性,也可勇闖攀山、涉水及瀑降等「艱巨」任務,挑戰成功,我也不禁興奮大叫:「阿媽,我得咗啦!」
峽谷挑戰通常是由河流上游走至下游,任務包括涉水行走、游泳、游繩下降、跳潭及攀爬等,歐美十分流行,香港三年前才引入這種刺激又好玩的活動。在港獲美國峽谷挑戰學院認可的教練共有6人,其中之一的李健樑(Eric)說:「整套裝備同攀石差唔多,包括頭盔、助浮衣、安全帶、安全扣,唔識游水都玩得。」我們於馬鞍山大水坑村乘車往馬鞍山村燒烤場,當日共有20名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利臣山)的學生接受挑戰,他們均是初次上陣,耐心聽畢簡介,穿上整套裝備,便分成4個小隊,各由教練或領袖陪同歷險。
四腳爬爬 邊瀡邊走
馬大石澗入口處的大石是道天然滑梯,大家縱身一瀡,儘管烈日當空,也感涼快沁人。澗路崎嶇不平,雖然不至舉步維艱,但是不知水深、有否石頭,每邁一步總帶憂心,「一步一步行,好跣就踎低少少。」Eric不忘溫馨提示。有的碎步行走,有的像我偶爾蹲下、「四腳爬爬」,途中踏過無數大小石頭,瀡過一條又一條小滑梯,名副其實是"Slide the stones",勝在100%純天然冇膠味。每到一個小瀑布,教練或領袖便會送上「通關」貼士,「扶住左面嚿石,踩住右面嚿石落嚟。」保證不會行差踏錯,跌倒也不打緊。遇上嶙峋大石、狹窄走道,教練、領袖更會分擔參加者的身體重量,甚至當「人肉踏腳石」,任踩唔嬲。
那班學生雖然來自不同學系,但是峽谷挑戰講求互相合作,不能單靠跟隊阿sir,人人都會自動自覺提醒隊友。每當瀡瀑布時,男生更會發揮紳士風度,幫助女生搬運背包減輕負擔,十分貼心。挑戰期間,學生Alex不慎刮傷右腿,傷痕長約吋半,教練連忙替他處理傷口、噴上防水膠布。參與戶外活動,扭傷撞瘀在所難免,不過教練、領袖與參加者的比例約一比五,能夠保證大家安全。
決戰英雄瀑 膽怯靠教練
約3小時後便到達英雄瀑,參加者在教練指導下,游繩下降17米。領袖阿江替我檢查裝置是否齊備及妥善穿着後,並充當「心理輔導員」,「放鬆啲啦,你得嘅!」想到一眾九十後勇士悉數輕鬆過關,自己豈能認輸。裝好游繩裝備,我便稍微張開雙腿撐着石壁,然後左手貼着大石,右手握繩緩緩下放,沿着瀑布下降。
可惜,世事總是不從人願,當我拉繩下降之際,不慎犯下一個大錯——看了腳底一眼,慌亂之中不見瀑底,頓時嚇得四肢都在顫抖,教練不慌不忙提示:「右手慢慢放繩,畀啲力向石嘅外面瀡落去就得㗎啦。」但我不禁大嚷:「咁咪跌落去囉。」其實只要坐着瀡過大石,再行伸直雙腳慢慢下降便可,而且瀑底還有另一教練迎接。可惜,我無法克服心理障礙,需要教練協助中途折返。第二次下降時,教練擔當「人肉靠墊」,終於成功越險。
從英雄瀑頂下來後,原來還有約10米高的峭壁在等着我,「唔好望下面呀!」教練在崖頂大叫。只需雙腳伸直貼着峭壁,小心翼翼地拉繩,便能慢慢下降,終於無驚無險成功步入潭中。挑戰成功的九十後早已在暢快嬉水,知道我降至水潭後,竟傳來陣陣掌聲,教我這位八十後「姐姐」既驚訝又感動。奈何我太畏高,望着低處便會手騰腳震,然而,如果再有機會,我願意再戰一次。
參加者感受
Yanni:享受跌倒再站起來的感覺
「平時愛行山,這次是我首度踏足石澗,十分涼爽,防護裝備齊全,令我更放膽行走。但水中有很多石,行走時要小心注意,跌倒便再站起來。步行至英雄瀑,心裏不禁一怯,不過既然來到,便走下去吧。」
卓軒:最緊要team work
「四年前開始行山,第一次參與峽谷挑戰,之前在學校有玩過游繩下降,但峽谷的石壁凹凸不平,覺得比較困難。最大得着是學會團體合作,有時幫隊員遞背囊,上落互相提點。」
邊度有得玩?
峽谷挑戰多於石澗進行,香港有二百多條石澗,難度各異,教練Eric表示,如果石澗地貌豐富,如有瀑布便可進行瀑降,會更好玩。
初階:馬大石澗
交通方便,如遇意外,易於撤退,只有一個路段需游繩下降。
中級:屏南石澗、坳背灣坑石澗
游繩下降路段有三至四段,下降時瀑布還要「兜頭淋」,需要低頭呼吸,難度較高。
高級:橫涌石澗
瀑布長達40米,難度最高。
香港神託會匯心生命歷奇中心
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clac.stewards
人數:最少8人,最多20人
費用:一位$300,包括個人保護裝備、教練費及保險
記者:梁慧琳
攝影:梁志永
編輯:陳國楝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