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過後再無暫停 作用或有限

冷靜過後再無暫停 作用或有限

【本報訊】中港爆發小股災之際,港交所落實推出港股冷靜機制,但專家轟機制「三不像」,質疑對保障小股民利益的成效。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內地停板機制在股價升或跌一成時,只能在前收市價上下限一成內交易;而美國冷靜機制是升跌一定幅度後暫停一段時間,恢復買賣後再急升或急跌即停止買賣至收市,憂慮港股冷靜機制實行起來有一定風險。

促港交所逐步優化

他指出,港股冷靜機制暫停五分鐘後恢復交易,據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的冷靜期的確可減低波幅,但港股冷靜期過後即回復正常買賣,之後再無暫停機制,對減低波幅實際作用不大,促港交所以此為試金石,日後逐步優化,如增加冷靜期次數等。
譚紹興續稱,港股小投資者佔整體比例約三成,目前仍以歐美投資者主導,若採取內地停板機制則太辣,冷靜機制傾向美國模式會較為適合。
他又提醒,參考冷靜期過後股價恢復買賣表現,初段以下跌居多,原因是恢復買賣後,往往傾向沽貨的投資者較多,故建議本港小投資者,若冷靜期後欲買貨,可先待沽盤先消化才買貨。
■記者李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