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一家之煮】
小時候,每逢夏天跟婆婆到街市,她必定會有對着面前的空氣慨嘆:「唉,食又瓜,唔食又瓜!」然後晚上當公公見到飯桌上又是節瓜脯和冬瓜湯的時候,也會在充滿男兒氣概的助語詞幫助下,拋出相同的說話,然後安靜的繼續吃飯。像你我這些久久也沒有一口住家飯下肚的人,也許會覺得非常好吃的瓜,天天吃都沒有甚麼問題,但對於一班每天都在街市走上兩三回找尋四菜一湯靈感的主婦來說,一樣的食材又真是有點頭痛,所以她們說的一些晦氣話是可以了解,我們飯來張口的人都是少出聲的默默吃飯會比較好。食瓜吧!橫豎夏天最靚就是瓜。
在應該將盔甲換上運動鞋的7月,又來到「點食都瓜」的季節,不出所料菜檔的兩旁都放滿瓜:冬瓜、青瓜、矮瓜、絲瓜、水瓜、節瓜、南瓜,目測已經有上十種不同的瓜擺在眼前,這期的主角非瓜莫屬,那就直接走到檔前請姐姐幫忙推介兩種瓜給我就行了。
矮瓜不是瓜 可塑性奇高
這位菜檔姐姐,沒有像其他口花花的菜檔阿姐般硬銷產品,她只淡然指着面前的矮瓜。矮瓜是我們廣東人給茄子的別名,這個外形有點藍有點紫的植物原來是茄屬植物,同科的還有薯仔和番茄。這個不是瓜的瓜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愛,完全是因為它的高強可塑性,由魚香茄子到椒鹽茄子,只要選出一條光滑輕身、握着時感覺剛柔並重的茄子,就可以簡簡單單的變出不同的菜式,蒸炒煮炸燜涼拌都可以!
苦盡甘來食苦瓜
菜檔姐姐忽然問我怕不怕苦,因今天來了一批非常新鮮的苦瓜,按她的解釋,這種不是「雷公鑿」的苦瓜清綠飽滿,不是太苦的特質最適合年輕人……哪來最適合年輕人的苦味?我也不知應該怎樣說服菜檔姐姐,不過三十而立的我確實還沒有嚐苦這奇怪的嗜好。好吧,最多都是自虐吧,一邊下沉一邊哭,嘴邊還是掛着《痛愛》的人又如何一下子跳進《苦瓜》?雖然還未懂得半生瓜苦盡甘來的詩意,但也是買下來吧,想想可以做一個怎樣的苦吃。
一口茄子薄餅
一個充滿瓜果的夏天街市,讓我想起公公婆婆的小事,也想起所有在徘徊街市又折返的主婦,如果夏天真的因為太多瓜果而抑壓了各位的煮意,那我也希望借機會拿着粗厚適中的茄子,做一個簡單又有帶點特別的小菜式。焗釀應該是不錯的方向,但作為喜歡茄子的人,又怎樣可能將瓜肉掏空那麼浪費,想了想,還是將茄子厚切再放上薄餅食材如油浸番茄和Mozzarella,烘焗出來的效果應該會很有趣,就這樣試試吧!
材料:
茄子 一條
Pesto青醬 40克
油浸番茄乾 20克
Chorizo辣肉腸 100克
Mozzarella芝士 50克
碎Parmesan芝士 20克
橄欖油、黑胡椒、鹽 適量
做法:
子薑肉片拌涼瓜
離開菜檔之前,菜檔姐姐突然把我叫住,並告訴我只要用刀把苦瓜的白色瓜囊削走,再放在有冰的鹽水中便可以除去苦味。我想,我一定有一副天生吃不下苦的樣子,不然怎麼這個姐姐會再三的替我擔心!於是我決定要做一個涼拌菜式,以菜檔姐姐教我的處理方法,把苦瓜變成涼瓜,跟剛炒起的子薑腩肉片放在一起,並澆上蜜糖乾葱油拌泰國青芒果絲,是一道叫涼拌又或叫warm salad 也可的苦瓜菜式,而這種帶點甜的苦,我相信沒有人會吃不下的!
材料:
苦瓜 1個
火鍋豬腩肉 1份
青芒果 1個
青檸 2個
乾葱 3顆
蜜糖 3匙
豉油、橄欖油 適量
子薑 4片
辣椒仔汁 少許
加鹽冰水 1盤
做法:
瓜瓜落地
是這樣的,在這個「食又瓜,唔食又瓜」的夏天,單靠兩個瓜很難將瓜果集團的龐大描寫出來,所以我決定為不踏足街市的讀者提供多一點瓜果行程。
絲瓜 脆弱良藥
挑選絲瓜時要抓着瓜的一端,然後以柔力慢慢的讓瓜身打轉,憑絲瓜本身的柔弱回彈去判斷絲瓜的質素,具柔軟度屬佳品。此場面本來便有點搞笑,忽然有人更失手掉了絲瓜,啪一聲,整條瓜馬上應聲斷開——絲瓜就是這樣的脆弱,不過卻蘊含防衰老、抗壞血病、預防病毒和過敏的功效,絕對不是開玩笑的!
節瓜 越毛越愛
夏天的瓜又怎能不提節瓜,主婦的拿手鹹蛋肉片節瓜湯和節瓜蝦米粉絲煲都得靠這毛絨絨的瓜果。根據菜檔姐姐教路,嫩的節瓜較爽口多水,老節瓜則是較短較圓,所以一般用來滾節瓜湯的都是用較瘦較長的那一種,而且記得要選絨毛平均細密,表面沒有損傷的,這都是靚節瓜的標準。
青瓜 以貌取人
選青瓜當然要懂得以貌取人,你看看手上那青瓜的樣子就會知道它的用途。做拍青瓜的,我們要找幼長深綠色而且滿身是釘的那種;做沙律的,則要用光滑深綠色的那種。時下更多了一種有點像翠玉瓜一樣的青瓜,菜檔姐姐說用它來炒菜最好!不過,做青瓜菜式前都記得要「磨頭」磨走苦味……阿媽教的,不要問,跟啦!
撰文:葉子騫
攝影:徐振國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