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早上,搭的士到中環。司機說:「錢生,今年遊行人數只得2014年的十分一,其實唔需要介懷。當香港人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時,到時就會行出來。」再查問一下,原來司機大佬是D100網上電台支持者,也略為認識我,獨立媒體給他一個另類選擇。回到辦公室,我心在想:遊行人數多寡是否代表怨氣大減?香港人崇尚自由、公平競爭及民主等普世價值;那邊廂港共中共利用龐大的維穩費要你滅聲,後雨傘時代不少人認為無需要大台、無人是領導,香港的民主力量又如何團結一致地運行?所謂的「革命力量」其實是否自我high爆?我自答:不同公民社會浮現、不同組織衍生絕對是好事,給時間讓他不斷孵化及成長吧。當然,假若一些組織未能召集到更多的人數,意見分化及流失也是正常事。和而不同,在後雨傘運動時代也是一種挑戰。大部份金融中人,介乎淺黃絲帶與淺藍絲帶中間,極為激進的甚少,統計學上的statistical outlier存在性並不多。或許,淺黃淺藍色兩者最大的分別(在一藍黃絲帶飯局中的演繹),偏向建制的力量喜歡或無奈地依附權貴,不敢挑戰不公義制度,較為着重個人利益,但也不能說他們不想捍衞「他們認為」的香港的核心價值。淺黃絲帶,不認為要「政治協商」才可在香港搵食,會悼念六四,七一會上街遊行(雖然不是每次出席),支持雨傘運動,說到尾要玩真。
需要自由營商環境
在香港,遊行、抗爭、表達訴求是眾人之事。香港,也不能成為內地本地貪官權貴的「排洪基地」,這一點已給我有原動力繼續去七一遊行。今年在遊行前後的閒談下,認識了一兩位共青團前成員,香港的新移民。對於遊行,他們感覺新鮮,談到八九六四,來到香港後他們才恍然大悟,不會再漠不關心,不會再政治冷感,「食花生等睇戲」隔岸觀火不會再是他。再談泱泱大國,中共的認受性也受自家的共產黨員質疑:take the money and run,以黨之名全世界「走資」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權謀私、全世界有「離岸藏寶圖」也令人譁然,再說一次,香港不能成為不義之財的「排洪基地」。說到最後,我們必須捍衞香港的言論、新聞、編輯、集會、宗教、創作及其他《基本法》與國際公約所賦予的自由。國際企業來港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亦是因為香港擁有普世公認的自由價值,各種營商及資訊流動自由不受限制。金融業的發展,更是全賴資金及資訊的自由流通才能得到以成功。如上述各方面的自由受打壓,香港這世界經濟奇蹟故事就很難繼續寫下去,外國投資者對香港甚至中國內地投資營商的信心亦會減弱,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及開放改革也會造成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中央及特區政府必定要切實地保障香港現有的各種自由,不應以任何政治原因而去收緊打壓香港這個百多年來享負盛名的自由之都。
如果我們不敢向不公義及霸權宣戰,如果我們不認為真普選是香港人的終極目標,我相信有一些自認「循規蹈矩」之士也會在不知不覺地被壓榨,在香港無奈的轉變下工作至終老,被禁聲下也完全也不覺得是問題的順民,too bad, so sad。還有,到目前為止,香港的價值還是和內地截然不同。內地喜歡「玩假」,控制言論自由及思想自由,程度實在難以置信。新中國在四九年還未成立前,「偉大」的毛澤東曾經說:「中國的缺點就是缺乏民主,應在所有領域貫徹民主。」奪取政權後的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在毛的極權統治下超過8,000萬人非正常地死亡;再看現今內地和香港,如果我們只談經濟利益而忽略了人權、公義、公平競爭等基本的議題,我們只會變得沒有底線,人也只會變得更加沒有良知。下半年最大的戰場,將會是11月22號的區議會選舉。也歡迎你加入2047香港監察一起作腦震盪,集合正義力量。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我們不可再以「食住花生等睇戲」的態度,讓香港倒數至2047。Let us be the change!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