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把漿糊刀和一支針,一班新紮裁縫裝備專業、全神貫注,對手竟然只是一件BB衫?有設計師開班教製作長衫,不但場場爆滿,更有人遠道而來學藝,究竟中式裁縫有何魅力?
記者:蘇汝卿 攝影:楊觀賜
有見不少客人對中式裁縫有興趣,一直鍾情中國時裝,設計師林春菊(Janko)上月膽粗粗開設體驗班,希望令不諳針黹的也可嘗試做中式長衫。香港人忙,製作一件成人穿著的長衫,至少需時八天,於是Janko 想到製作BB衫,「一天可完成一件,他們滿足感大些,也會知道做衫的過程。」 雖說是體驗班,以極講究手工的中式技法,擦漿糊,燙乾定型,人手挑針,從細襟、大襟、領口、袖口、腳一步一步縫合,新奇之餘,學員都頗感吃力。本身讀設計出身,Janko跟正宗旗袍師傅學藝三年。在堂上她手握粉袋,一拉一彈,如魔法般瞬間出現一條直線,功架十足。不過這個小師傅,現在每星期仍堅持到旗袍店偷師,她坦言中式比西式難,沒有方程式可循,著重經驗:「中國人通常度身訂做為主,不是以大中細、公式化做衫。」她表示中式衫講究手工,比大量生產的更立體,更有味道。
是次製作的長衫其實即是旗袍,晚清開始流行,四十至六十年於香港亦盛行一時,Janko表示這次嬰兒服的款式較為鬆身,不會突顯身材。她坦言中式裁縫較冷門,香港亦甚少途徑學,想不到在社交網站公佈,反應熱烈,六場爆滿,更吸引台灣、日本和法國人特地前來上體驗班。「自小喜歡中國文化,時間雖短,但學到不少基本技巧」年輕時製作過唐服的謝小姐,表示重拾對針黹的興趣。而第一次親手做衫的張小姐對於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甚覺有趣:「一直對長衫那些細緻位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很好玩。」她更表示會「升呢」製作成人長衫。
沒料到原來有不少人對這種中國文化有興趣,Janko最深刻的是有媽媽把這件迷你「試驗品」用在家人身上:「一針一線,為自己的女兒做一件衫,很溫馨,以前中國人都會為家人做衣服的。」Janko希望更多人認識中國時裝,珍惜師傅的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