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求多元:反三跑 護海豚

訴求多元:反三跑 護海豚

【本報訊】佔領運動過後的首個7.1大遊行,市民除了爭取真普選,亦瞓身關注各種民生議題,由最多人關注的住屋問題,到反加車稅、反煙稅、反院舍券、批監警會、支持環保、反三跑、救水牛、護海豚等政策倡議包羅萬有,政府施政不善,公民社會實行自己民生自己救。
天時暑熱,新界東北關注組等團體向市民派發自家製涼茶消暑降溫,也義賣農作物,盼帶出城鄉共生、還地於農的訊息。民生無小事,各街站團體用創意推動政策倡議。香港煙民權益關注組特別在遊行路線設吸煙點,不滿政府打壓煙民,吸引不少市民「呼吸」。
關注組顧問李默表示,政改否決後,政府將焦點回歸民生政策,結果就找全港70多萬煙民祭旗,迫使煙民也要上街。她說,政府面對反對聲音,雖未敢大幅加煙稅,但改變策略大幅增加煙包的忠告圖像,將煙民妖魔化,「煙民就笑死,唔識就嚇死」。107動力就上街反對政府大幅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

廁所劏房現灣仔街頭

吸煙、買車以外,動物權益亦很重要,國際反困養鯨豚活動(Empty the Tanks)反對海洋公園囚禁海豚,更批評園方利用海豚賺錢圖利,義工更手持一條受傷的海豚,向遊行人士表達海豚是屬於海洋,並不屬於公園,要求釋放海豚。此外,有反三跑的團體亦向遊行人士大派刊物《散紙》,詳述興建三跑浪費公帑。守護大嶼山聯盟亦派發小冊子,宣揚「自己大嶼自己救」,向政府掠奪式開發大嶼山、破壞自然生態說不。
遊行人士最關注房屋問題,一批基層住屋團體在灣仔設置劏房裝置,重現觀塘的「廁所劏房」,要求政府加快安排輪候冊人士上公屋,以及區區建公屋。一家四口生活於120呎劏房的楊先生輪候5年仍未能上樓,「梁振英又話房屋喺重中之重,但房屋問題就越來越嚴重」。
■記者譚靜雯

全港劏房居民大聯盟將劏房搬到街頭,讓市民了解基層人士住屋苦況。鍾偉德攝

環保團體在遊行路線上設立回收站,實行源頭減廢。何柏佳攝

七一大遊行:
http://71.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