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卻不一定能同偕白首。63歲的碧姨患心臟病多年,5年前再確診患上淋巴癌,進行化療期間,結髮數十載的丈夫卻驗出患上末期胰臟癌,堅強的碧姨接受治療之餘,亦每天到醫院照顧病夫,無奈丈夫終不敵病魔離世。忘不了丈夫種種的好,碧姨這些年奮力抗病,為的是要好好活下去。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為碧姨籌得逾 12萬,支付之前6針自費標靶藥費,惟療程尚餘4針,合共8萬元,她期望善長施援戰勝病魔。
記者:潘婉玲 攝影:周子惇
「點解會發生喺我哋兩個身上?」無奈,人生很多事並沒有答案。碧姨眼中,丈夫是一百分好老公、好父親,家裡大小事務一肩挑,碧姨患病時,丈夫更辭去的士司機工作,全職陪伴治療。眼見愛妻受病魔折磨,丈夫總是安慰說:「唔駛擔心,我一定走得早過你!」沒料一語成讖,2013年4月,丈夫因胃痛及暴瘦求醫,確診末期胰臟癌。
丈夫的好,她忘不了。碧姨回憶化療期間,身體虛弱仍每天奔走醫院,她不禁哽咽:「試過行行吓,喺條街暈要靠埋牆。」碧姨的苦況,連醫生也看不過眼,「佢叫我打完化療針唔好探老公,叫我休息,唉!我今日唔睇,聽日都要去架啦!」短短兩個月,丈夫病情急速惡化,於療養院彌留期間,他還不忘叮嚀兒子,「搵錢醫好阿媽」!
碧姨患病初期,獲撒瑪利亞基金資助藥費,惟2013年10月開始,須轉用自費標靶化療藥,每針高達兩萬元,但此藥並不列入醫管局安全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為她籌得12萬,支付6針費用,惟療程尚餘4針才完成,仍欠8萬元,現時善款已不足應付。碧姨目前與任職製衣的獨子同住,兒子每月收入1.5萬元,根本無力負擔沉重藥費。她自言不願成為兒子負擔,近日患上感冒,她亦由兒子催促才求醫,「幾百蚊呀,佢已經揹住我呢個擔挑喇」,欣慰的是,兒子每月仍花錢購買保健品給她補身。
去年11月,兩母子由沙田搬到觀塘,「住喺舊屋,太多回憶,成日都諗起老公,日日都喊」,新居只作簡單裝修,但因借貸裝修,現時每月還款數千元。
6月底,適逢丈夫離世兩年,終於輪候到和合石墳場的公營骨灰龕位,丈夫的骨灰不用再擺放於紅磡的長生店,令碧姨甚為安慰,惟上位費用近3,000元,她正為這筆款項憂心。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從S0003「醫療專戶」撥款助「碧姨」開展療程。「碧姨」的病情反復,需按醫生指示進行化療,惟早前籌得的善款扣除醫療開支後,已不足以支付化療費,盼善長慷慨解囊,令她可以繼續接受治療。
「碧姨」捐款編號:C3529
網上捐款: http://bit.ly/1nQRth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goo.gl/eYKB89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s://goo.gl/qVvmiB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捐款方法: http://bit.ly/1mxhIET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捐出1%盈利,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 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獻,有關善款將撥捐蘋果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