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遺民生活】
從事藝術工作的Jack Lee笑着直認是港英餘孽,生於一九七○的他自小鍾愛英國文化藝術,衣食住行都滲入英國元素,儲Mini Cooper、吃英式full breakfast、聽BBC新聞、三點三嘆afternoon tea,一屋英倫玩物,生活儼如英國中產。回歸後,漸覺社會有崩壞之勢,發覺自己戀英背後,原來還夾雜絲絲戀殖的情意結。
作為前朝遺民,要懷念英治時代,只能從日常生活入手。Jack是本地迷你車(Mini Cooper)車會的活躍成員,收藏的Mini古董車十隻手指都數不完,包括最早期六十年代的MK 1。Mini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風靡英國,「某程度象徵了半世紀前英國強盛的工業,曾經在賽車殿堂蒙地卡羅拉力賽贏出四次。而且外形具個性,的的骰骰其實好適合在香港狹窄的馬路行駛。」他為Mini獻出十多年光陰和心機,學維修保養,跟友人在新界合租車庫,收藏這些大英帝國的文化icon。
鍾情Mini 割愛倫敦的士飲恨
除Mini外,他的倉庫還有港英政府使用過的英國公務車,回歸前夕推出拍賣被Jack收歸倉內。他駕駛的汽車,由Jaguar,Range Rover,Austin公主老爺車到迷你,都是英國的經典,不過最特別的,要數倫敦的士,愛其內櫳空間寬敞,坐得舒服,打算用來接載家人,遂大翻新髹成白色。後來忍痛賣掉,但時至今日還是念念不忘,期待將來再收藏這件大玩具。據Jack講,舊款倫敦的士漸漸退役,在英國經已買少見少,可能好快會從此消失,身為英國迷,他已心思思再買一輛,待退休後揸的士四處遊歷。
車愛Mini,食又如何?聞說不少人投訴英國食物不好吃,Jack搖頭擺手,強調是他們不懂得門路。他每年都去英國旅行,重點是吃各郡特產的country food,如林肯郡的肉腸,用肉粒填滿腸衣製成,跟德國腸的味道大有分別,還有威爾斯羊架、蘇格蘭青口等。至於九千里外的香港,不少英國菜餐廳的食材都不夠正宗,「尤其傳統full breakfast,幾乎沒有英式肉腸,而且選用無甚肉味的薄身煙肉片減成本,英國人通常會煎一大塊豬背脊肉。我寧願自備材料在家炮製,配合英國走地雞蛋(free range egg)及蘑菇,用當地食材做出更接近英式的口味。」
三點三下午茶,大概是英國留給忙碌香港人的殖民地遺風。「我最佩服英國人張弛有度的生活態度。無論工作多繁忙,都會盡量take a break,嘆個下午茶。」Jack亦受下午茶文化影響,「有時會自己搓麵粉,焗英式鬆餅(scone),最喜歡配文華東方酒店的玫瑰果醬。」正宗還要加入濃郁的clotted cream,不過為了健康Jack已戒口。此外,英國人會花心思於日常細節,玩物養志,培養生活情趣,如近年城市人流行在天台、露台玩園藝,Jack亦有在工作室種植少許蔬菜,隨時入饌,算是跟足潮流。
為英女皇嘜頭 趕回歸前簽婚書
Jack愛英式生活,大抵與他自小受殖民地教育而成長的環境不無關係。他念教會學校,校內多紅鬚綠眼的洋人教師,大家用英式英語溝通。潛移默化之下,令他後來看「外國勢力」新聞報道,都似患強迫症般定要聽一口純正英語的BBC。不是想扮BBC(British Born Chinese)鬼仔性格,而是其少年時代浸淫於英式氛圍,看英國足球聯賽轉播,翻專門報道英足資訊的雜誌,買衫扮靚要特意買英國貨,如Jaeger冷衫等。不過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都離不開吃,Jack記得放學後,會到現已倒閉的英資百貨天祥(Dodwell),即近似現在的馬莎百貨,買橡皮糖及杏仁餅,當時的杏仁餅真有一顆顆杏仁在其中,貨真價實吃不停口。看的吃的穿的都離不開一陣英味倫,今天有份情意結也無可厚非,「舊時最常見的人除了雙親,就是英女皇,郵局、警署、電視、硬幣都見到,低頭不見抬頭見。」
回歸前夕,Jack直認好大衝擊,象徵式地更換國旗,沒法子令這代人放下那份集體回憶。當時他興起個念頭,就是在政權交替前,在一紙婚書上留低皇冠嘜頭,兩人的合照上亦留有婚姻註冊處的皇冠裝飾,以感情為時代終結留點注腳。問到至今最懷念的,Jack笑說是彭定康的三位千金及愛犬梳打,原來外國勢力仍陰魂不散。不知多年後,大家會否掛念689的千金齊昕?
聽國歌即轉台 「現在是最壞時代」
提到英國皇室,Jack覺得親切又陌生,明明遠在天邊無甚交集,但大家又會關心其動態,飯後相告淺談。他回想以前看電視,午夜時分會收台,螢幕出現英女皇頭像,旁白用純正英語道晚安,然後播英國國歌,「細個見到英女皇,會覺得這位女士和藹可親,聽聽吓國歌又覺得幾過癮。但現在看電視聽到中國國歌,我會轉台。」說罷擺出個「你懂的」的表情。
Jack從事藝術工作,一直鍾愛英國文化藝術。但在回歸後才發現自己不單純戀英,甚至懷念殖民地統治。有比較才知高低,戀殖基因早種。在五星旗下,港人一向擁有的核心價值漸漸褪色,廉政公署出現醜聞,向下一代埋手的普教中及國民教育,倒退的政改及言論自由,說着說着收起笑容,「我覺得現在是最壞的時代。」那些年有幾好?「我是七十後,當年經濟起飛,年輕一代最起碼可以分享到經濟成果。我算是趕上尾班車,以合理價錢買到樓。」政治方面,九五政改踏出一大步,選民基礎比現時更闊,相比今天,年輕人麵包及選票兩者皆失,戀殖的禍首已呼之欲出。回歸前夕,彭定康曾斷言,「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其預言成真了嗎?
記者:臧諾
攝影:林栢鈞、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
七一大遊行:
http://71.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