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級偽術:夜蒲Ikea得不償失 - 彭瑪莉

七級偽術:夜蒲Ikea得不償失 - 彭瑪莉

上周,宜家fans朋友奔走相告,話Ikea搞深宵shopping特賣場,話有貨品低至一折,一向對此品牌極有好感的Mary,確有半絲衝動,是否應當周五娛樂去玩玩呢。不過,三秒間,Mary已決定放棄,想到此品牌的fans之眾,開放時間又只得三小時,大概估到情況有多惡劣。
結果是,是夜關於九龍灣大混亂online news陸續出,facebook大洗板,fans朋友未啟程亦宣佈放棄,某程度上,亦避過一劫,總好過塞完大輪車連商場門口都入唔到。最慘是明明為宣傳,反而搞到怨聲載道,有人高呼以後唔去宜家,有人投訴一折貨太少,勞民傷財,品牌似乎得不償失。
問題是,主辦單位怎會沒想到情況會如此嚴重呢?莫非是低估了自己的受歡迎程度,不曉得自己對香港幾代人的重要性。
宜家八十年代登陸香港,對從來家裏只用街頭巷尾傢俬舖出品香檳櫃的很多人來說,那種簡約美學,簡直如品味教室,大開眼界,成為那輩六七十後第一次有資格買傢俬時的不二之選。那時男生都夢想自置小單位,房間髹上灰色牆,用深藍色床單枕袋,便自覺氣質中產不羈如張國榮……
還有那印刷精美的產品目錄,比市面的室內設計雜誌都好看,而且免費派發,每年按時索取是常識吧。
怎能不提它的餐廳呢,價廉物美,肉丸、凍蝦、熱狗,是不購物都想光顧的,不知多少童心未泯的朋友,每次經過柏寧附近,都要入去買個雪糕筒,絕對是彼等的集體回憶。
一次失誤,應不至令累積了幾十年的好感,一鋪清袋。但也該吸取是次誤判的教訓,最重要是,千萬別小覷香港人愛搶着數的瘋狂,看看Sogo感謝祭、一田減價日購物人士目露的凶光便明白。

彭瑪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