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家中老大係咪醒啲?

【科健籽】家中老大係咪醒啲?

【科健籽:趣味科普】
家中老大係咪醒啲?這個千古之謎,科學家其實都說不準,你說是嘛,看看郭氏三兄弟你就會有點猶豫,你說不是嘛,看看田家兩兄弟,又覺得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無得上訴。出生次序的理論,在心理學上已有百年的爭拗,至今未有定案,但當中似乎不乏有趣的數字。

首先看看這個「老大醒啲」論究竟在說甚麼。該學說有一派認為出生次序影響人格,有一派甚至指出會影響智商。影響人格說,早於一百年前已有,當時奧地利精神病醫生Alfred Adler認為老大還是大哥大姐時,萬千寵愛,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又高,老二老三出世後分薄了父母給老大的愛,老大會變得自卑。當然從正面的角度看,亦自覺地擔負起出人頭地的責任,不負眾望,做人變得謹慎有野心。至於老二老三等,由於已經有大哥在扮演成功人士的角色,自己就另謀出路,就去扮演一個愛熱鬧又討人喜歡的小孩子。
當然老大甩轆,太子王儲拱手讓人的故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這些意外都令人生多姿多采。大哥如此,大家姐又如何呢你問?去年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經濟研究所(ISER)透過英國住戶普查(BHPS)追蹤1,503組兄弟姐妹,撇開父母教育背景和職業,發現老大平均比弟妹多7%的可能性會繼續升學,而比較初生兒後,顯示女的比男的上進心多13%,繼續升學機會多4%。至於最小的豈不是看着老大成就,自己就無成就了,俗語有云「孻仔拉心肝」,有的真是會給寵壞了,變成「生骨大頭菜」,像美國總統大熱希拉莉,就有兩個貪錢的麻煩細佬,經常惹到家姐一身蟻。當然不是說做細的必定麻煩,家中角色扮演猶如博弈的遊戲,大野心家不適合我演,我就換個大娛樂家來做好了,而且可以做得精采,例如許氏「文武英傑」四兄弟,歌神許冠傑不就是孻仔嗎?誰敢說他沒成就了?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經濟研究所(ISER)去年調查顯示,女的初生兒比男的更有上進心,更會繼續升學。

出身大家庭 分薄關愛資源

另外當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兩兄弟亦是角色互換的好例子,由於當空中飛行員的大哥在二戰中喪生,老二約翰繼承長兄遺願出選總統,擔當了甘迺迪家族中「老大」的角色。2007年挪威有一項大型調查,收集了24萬由1967至1976年出生的當兵男資料,分析他們出生排名和IQ,接着他們比較了6萬組兄弟,發現老大的平均IQ分數(103.2)比老二(100.3)高接近三個百分點,然而有趣的是,他們把焦點放到那些曾經喪兄的老二,發現他們平均的IQ分數,跟其他的老大相若,首先證明了「老大」之所以醒,跟生理無關,跟角色有關,科學家估計,無論是真老大還是假老大,由於得到父母的資源和關愛,所以成長的過程中比弟妹有優勢,確實是贏在起跑線。關於出生順序跟IQ的關係,波蘭裔的美國心理學家Robert Zajonc早於1975年已在美國心理學會的《心理學評論》期刊發表了詳盡的調查,指出老大的IQ一般比老二、老三高,因為得到父母的注意力,多機會溝通,語言基礎較強。換言之老大出生時,還沒有弟妹分薄父母的寵愛,所以一般比較醒。但隨着家庭成員增加,資源和關愛都分薄了,所以他指出,在大家庭的老大,IQ一般比小家庭的較低。不過最後還是那一句,老大的優勢似乎相當輕微,只要老二肯爭氣不怨天尤人,未必就會輸的。

參考資料
"Sibling configurations, educational aspiration and attainment." 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Essex. 2014.
"Older and Wiser? Birth Order and IQ of Young Men." CESifo Economic Studies (2011) 57 (1):103-120.

記者:陳以恒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