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學金 同讀港大公屋孖生兄弟 不靠補習入醫學院

獲獎學金 同讀港大
公屋孖生兄弟 不靠補習入醫學院

【本報訊】「怪獸家長」以密集式興趣班催谷子女,但其實望子成龍並非只有這條路。來自公屋家庭、非傳統名校出身的19歲孖生兄弟,求學期間幾乎零補習和課外活動,只憑苦讀考獲獎學金,考進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港大醫學院,二人深明基層病人叫天不應之苦,盼日後在公院為基層患者出一分力。
記者:鍾雅宜

大部份人以為庭家環境良好是讀醫的條件,這對孖生窮小子卻沒有因家境問題而不敢發夢。大哥葉泯君(Kelvin)和弟弟葉泯言(Oasis)與父母同住荃灣石圍角邨,一家生計靠當屋邨巴士司機、月入約2萬元的父親獨力支撐,小時候無機會參加課外活動或補習班,Oasis坦言有點羨慕同學「星期一學結他,星期二學彈琴」,但長大後便體會,課外活動應該以興趣為先,「好多人俾父母要求學呢樣學嗰樣,𠵱家都冇再學落去」。
Kelvin同樣與興趣班無緣,卻沒有感到不滿足,「其實自己都幾幸運,屋企夠食夠用,冇課外活動其實冇乜所謂」。
二人高中時曾因人報我報心態補習英文,卻認為作用不大。沒有興趣班催谷、頂尖名校作後盾,就讀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小學和中學的小兄弟份外珍惜學習機會,靠互相幫助爭取好成績,「我哋考試前會問問題考對方,又會自製notes加深印象,文憑試時溫習中文就上網搵古文睇」。結果二人中小學期間幾乎年年考第一、二名。

高中當義工萌興趣

高中暑假時二人到醫院當義工,首次接觸病人,令他們萌起當醫生的念頭,Kelvin指:「嗰時面對唔少糖尿病同高血壓長者病人,想做醫生幫佢哋。」Oasis則喜歡研究人體結構,認為醫生「好似偵探咁,憑病徵找出病因」。
一次生病經驗更令Oasis立志要當醫生,「中六文憑試前夕突然因感冒菌入耳出現耳鳴,睇咗幾次私家醫生都冇用,因為醫藥費貴,惟有去公立醫院睇,等咗5、6小時先睇到醫生,感受到病嗰時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嘅感覺」。

立志入公院助基層

二人曾擔心學費太貴與醫學院無緣,但去年Kelvin和Oasis分別在文憑試考獲40和38分,成功獲得港大首屆飛躍獎學金資助全數學費,終可圓醫生夢,曾探訪籠屋和劏房戶的他們深明醫療服務對基層的重要性,希望日後可在公立醫院當醫生,「公立醫院成日人手短缺,希望幫到就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