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陷「焗救」困局

中央陷「焗救」困局

【拆 局】
內地自去年11月起啟動放水,經濟未見受惠股市卻率先爆上。經濟數據遲遲未見起色,資金明顯流向資產市場多於實體經濟,官方非但未有制止,反而附和牛市論,其有意借股市創造財富效應、從而拯救經濟之說不脛而走。不過,在期待的畫面出現前,股市卻率先陷泡沫化局面,放水先為經濟、次為股市的界線已變得模糊,政策有走入死胡同危機。
股市暢旺為中央換來改革空間及條件,同時亦是企業融資重要渠道,可幫助解決融資難的困局,而財富效應或有助推動內需,變相是救經濟的重要途徑。不過內地重啟減息步伐至今已超過半年,在充裕流動性下,滬指雖然一度衝上5100點水平,惟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反而在今年初,一度連續兩個月重陷收縮,上月數字亦較出招前低;首季經濟增長同時回落至7%的關鍵水平。

股市惹爆煲恐慌

論分析抑或官方口吻,都相信實體經濟要受惠,需要時間上及救市效應的累積,只是說好的股市救經濟未出現,但融資拆倉及中小股驚人估值,卻已惹來爆煲恐慌。但若中央貿貿然結束政策不但前功盡廢,更有掉頭拖垮經濟之虞,目前或已陷「焗救」的困局。事實上,上周當局宣佈撤銷銀行存貸比之時,分析已相信是變相降準的手段,連官方喉舌都認同短期再放水預期不大,惟股市不但未見反應反而爆發小股災,又迫使當局急急出手,已凸顯救市大於救經濟的意圖。

記者: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