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未來電力市場的公眾諮詢明日完結,中電發功鼓勵持分者提交意見。本報翻查本月初立法會舉行的公聽會,125份意見書當中,近半提交意見人士未申報獲中電委任諮詢職位,綠色和平質疑有關做法會放大民意份量。
交意見者半數獲委任職位
立法會早前召開公聽會,聆聽公眾對電力市場意見,一半意見書的提交者與中電有密切關係,獲中電委任地區客戶諮詢委員會、客戶諮詢小組成員。有關的約60份意見書當中,逾九成是用中電以外的其他身份提交意見,例如中電觀塘區客戶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潘任惠珍,便以德福花園業主委員會主席身份交意見;中電觀塘區客戶諮詢委員會委員賴永春,則使用了其瑪利諾中學校長身份提意見。他們的意見,大多支持電力市場維持現狀。
而中電成立14個地區客戶諮詢委員會,有8個委員會主席分別用商會、鄉事委員會、街坊福利會等身份提交意見,例如觀塘地區客戶諮詢委員會主席葉興國,以淘大花園業主委員會名義提交意見。他承認業委會沒有開會商討電力市場問題,強調用業委會主席名義沒有問題,自己經常用此身份發表意見。
不過,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則認為,發表意見人士,應交代與中電關係。她又指有團體未經內部商討便提交意見,會扭曲民意,應分清屬個人身份還是團體意見,「譬如你個組織代表1,000人,你入一封信落去,好似係講緊1,000人意見,變咗民意上代表份量扭曲咗」。她指事件反映電力公司主導公聽會的聲音,政府處弱勢。
中電發言人指,公司邀請社會不同層面客戶加入委員會做義務工作,過去3月有向委員講解公眾諮詢內容,亦鼓勵不同持份者發表意見,認為委員對電力業務熟悉,提意見很自然。環境局指收到6,000份意見書,局方不宜評論個別人士團體提交的意見。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