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延後加息屬意料中事,即使調升今年也只是一次半次,並不足以打擊樓價,全城追貨令到發展商輪流推盤,推高了今年第二季銷售量直逼500億元。
今年第二季約有5,000宗一手成交,平均每個單位要成1,000萬元,首期四成計即是現金要400萬元,呢五千個買家的身家不少於1,000萬元,又係千萬身家的入市最低消費。若果以某位名人富二代每月儲3,000元,要儲111年先至儲到首期,根本呢條數好難計。當中應該不少是投資賺取回來的零用錢,甚或是上一輩墊支首期的例子。
像最近連番破頂的綠表居屋王,若以仍在輪候冊中的綠表人士應該買唔起,反而是那些已住在公屋多年兼畀雙倍租金的公屋富戶居多,即是有能力在過去十年八年間儲到三百萬至四百萬元作首期的大戶人家。
這批有住樓需求兼有大把銀両的公屋富戶,可以買居屋或者轉買二手居屋,因此為何那麼多人想申請公屋先,着數太多了,一上樓便可以終身無憂,免去了無殼的苦惱,或是把這份福蔭延續給下一代。
但大家不要眼紅,按現時資助房屋政策,隨時比輪候公屋時間更短,因除房委會外,房協和市建局正研究旗下地皮改為資助房屋用途,不排除政府下半年下聖旨加快批出,讓小市民快點上樓。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