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出現手麻症狀?其實,手麻的症狀及原因有很多。有人半夜手麻醒來;有人晨起手掌僵硬、麻木,過一會就好;亦有人因久拿重物而手麻;有些人整天都麻,整個手掌均麻、或1至2隻手指發麻。手麻影響日常生活,且往往是一些疾病的先兆,不要輕視。
1.血管及神經因素:
當我們坐久或坐的姿勢不好,會引起下肢麻木,手放的姿勢不對,亦會發麻。因為當血管受壓迫,血管供應肢體部份缺血,引起麻痺,壓迫解除了,血液流過去,便會感到像有許多螞蟻在爬般。
2.頸椎病:
頸椎病引起手麻,是最常見的。步入中年後,頸椎間盤退化,頸椎間盤突出或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便出現頸椎病。這除了令手指麻木,還伴隨頸肩部肌肉痠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確診頸椎病並不困難,除X光片外,還有一種簡單的檢查方法:一個人托患者頭部,一手握患者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同時向相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確診為頸椎病。
3.中風:
對於年過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症狀,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便應多加以注意。
4.更年期: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也有手麻的現象,但不會很明顯,隨着更年期結束,手麻現象便會消失。
5.上肢神經卡壓:
患者的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夜間會因手麻而醒,醒後活動好轉。嚴重者可能會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便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腕管綜合症。如症狀出現在無名指及尾指,就可能是神經在肘部受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症。
6.其他疾病:
A. 血脂過高
長期血脂過高,易引起血管壁硬化,加上血脂過高,血液黏稠,血流變慢,細胞所得氧氣養料會減少,導致麻痺。
B.糖尿病
血糖維持較高水平,時間一長,對人體血管及神經會造成極大傷害,令血管硬化及神經病變。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出現麻痺症狀,主要同經絡血氣不流通有關,與風濕病症有關連。手腳感受風寒濕邪,便會影響到氣血流通,導致麻痺現象出現,即中醫所謂的痺症。其實除了手,腳也會麻痺。而頸椎因為有關節,有一堆神經,當頸椎移位時,就會有痺痛現象出現。
麻痺與中風也有關係,因為會影響到血液透過頸上腦,影響循環,出現腦缺血現象(缺血性中風)。
如發現麻痺症狀持久出現,應病向淺中醫,盡量多做適當的運動,但不宜太劇烈,可尋求治療師指導及建議,令經絡血氣暢通。
此外,生冷食物、寒涼食物也應盡量避免。因為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寒涼生冷食物會影響氣血運行。
最後,天氣熱令全身濕透,但又沒有即刻換衫,洗澡後沒有完全抹乾,濕滯和濕邪都會影響到氣、血運行。
綜合報道 /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