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另類治療 - 梁憲孫

醫述醫術:另類治療 - 梁憲孫

19歲的志強不幸患上了「急性B細胞淋巴白血病」,但慶幸他的血癌不屬高危一類,化療後治癒機率應該不錯。可惜志強和家人未能接受化療的副作用和風險,決定選擇另類治療,情況令人擔心。
血癌屬嚴重惡疾,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aemia)沒有適當治療,可在短時間內奪命;但隨醫療科技進步,血癌已非不治之症。急性白血病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 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兩大類,後者患者一般較年輕,小童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癒率可逾八、九成,成年患者亦有機會徹底根治。
若志強接受化療,骨髓有接近九成機會迅速回復正常,化療風險少於半成,志強年紀輕,應該可以承受化療的副作用,新一代止嘔藥物可有效減輕不適。化療後常見的併發症是感染,正確使用抗生素、抗真菌和抗病毒藥物,可降低感染風險。
志強的癌細胞沒有高危基因變化,例如BCR-ABL或MLL,復發風險相對較低,治癒機會較高。相反,其他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的癌細胞,如有BCR-ABL或MLL等高危基因或染色體變異,復發風險即大大增加,必須及早考慮骨髓移植手術,增加治癒機會。
志強和家人擔心化療副作用,這心情可以理解;但倚賴另類治療,副作用或會較少,可惜成功治癒的機會卻是極微,可能是零或接近零,實非上策。西藥治療有徹底治癒機會,估計志強有不錯的成功機會,不應輕易放棄。
志強病情危急,不宜拖延治癒;體內癌細胞數目隨時間急升,癌細胞越多,對化療越容易產生抗藥性,治癒的機會亦因而降低。志強確診白血病後沒有即時接受化療,反而選擇了另類治療,尋找隱世醫術;他和家人都希望有效治療是零風險,可惜這只是一廂情願,目前未有此技術。大家非常擔心志強的情況,心想就算志強將來回頭接受化療,成功機會已大打折扣,情況令人憂慮。
另有50歲的病者美霞,不幸患上了淋巴癌,接受6個月的標靶藥物及化療後迅速康復;估計復發機會不高,應可治癒。好友送來「野生靈芝」補身,不幸服後肝臟嚴重受損,肝功能急劇轉差,差點兒喪命,需要接近一年時間始能康復。美霞慶幸出事時淋巴癌治療已經完成,不然影響了淋巴癌的治療,情況更糟。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