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婢學夫人」現狀,為之失笑。
「婢」,本來就是個卑微(或自卑)的女子。來自低層、陪嫁、小三、貼身侍從,聽使喚的丫頭,老爺子見她精乖伶俐、服從吩咐,討人歡心,收了她,予以「扶正」。最重要的是沒個性,跟大隊,效忠一人。每句話都是說了等於沒說,不落口實亦無獨特見解──與其他人不同的習慣,也許已成呼吸一部份,就是「未言先笑」,皮笑肉不笑,博人伸手不打,透着小聰明,清楚明白自己定位和定性,即使得了賞賜封號名份,略為囂張也不敢過份,因為起跌升降全憑老爺子點石成金,而非實力拚搏,過關斬將。
其實「婢學夫人」這詞兒沒什麼文采。很多四字成語都有典故,或具深意,或組合悅目。而這詞兒相當白描:──一名婢女升格為「夫人」,雖得尊稱,舉止行為卻欠莊重、優雅、氣度,壓不了場。後來有人用以譏笑書畫作品刻意模仿,筆法局促失真,終究趕不上,學不了。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他這日見兩奶奶都戴着雙翠雁兒,也把那隻戴在頭,婢學夫人,十分得意。」一看便知是個貶詞,但她有什麼錯呢?得到培植扶正,惟有努力模仿當個夫人了,這是她眼前的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