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證監會「秒殺」同股不同權!上周五港交所(388)才表明下半年就不同投票權架構(WVR)展開次輪諮詢,但證監會卻在不足一星期內發表聲明,指董事局一致決定不支持有關建議,並罕有逐點反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證監會的說話是「最後決定」,意味WVR基本上已「胎死腹中」。
記者:石永樂 黃翹恩 劉美儀
陳家強表示,對證監會聲明不感意外,當中亦不存在協調問題。據悉,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昨舉行例會,同時加插時段討論證監會的聲明。消息人士指,對於證監在第二輪諮詢工作尚未展開、即提早「宣判賽果」感到意外;由於證監在有關問題上有憲制權力,而且反對態度堅決,故此證監如今猶如把「同股不同權」的討論推至接近「了斷」邊緣,除非政府介入,否則出現轉機的機會渺茫。
發聲明逐點反駁建議
上周港交所表明快將完成撰寫有關WVR的建議草案,以作次輪諮詢,消息人士指,證監會在審閱港交所的18頁建議草案後認為不妥,故才發聲明「秒殺」港交所。
證監會在聲明中逐點反駁港交所仍未公開的建議草案(見表)。包括上市公司市值夠大,不等於就會公平對待股東;證監會更直斥港交所的草案,並沒詳述如何持續監察相關的保障措施,指若WVR變得普遍,香港市場的聲譽將會受損。
證監會發聲明後,港交所亦迅速回應,指任何《上市規則》修訂均須經證監會董事局通過,證監會的意見對最終建議方案將有重大影響,某程度上暗示WVR難以落實。至於會否繼續推次輪諮詢,港交所表示將與證監會溝通,再作下一步決定。
Webb促檢討上市審批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對證監會做法表示「萬歲」(hurray),認為港交所的建議理應被否決,指政府應該明白港交所作為上市公司及前線監管機構,這兩個身份存在嚴重利益衝突,重申上市審批權應轉移至證監會。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亦表示,港交所太重收益、成交額,而監管文化、股東利益則不被重視,認同是時候檢討上市審批權。
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張華峰認為,港交所太着重成交量,「業界對同股不同權『好擔憂』,是對現行機制的大衝擊,事關香港不似美國有集體訴訟權。」張氏認為,除非監管架構見重大改變,否則投資者反對「同股不同權」的意見「好清晰」,只是交易所「唔係好聽」業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