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早就指出,一個人的出生次序會影響他的性格。1975年,Robert B. Zajonc與G. B. Markus在《Psychological Review》更詳細解釋為何長子女比在家庭中排序較後的子女的智力較高,稱之為群集理論(confluence model)。簡單而言在家庭內,長子長女在早年的成長時期,身邊都只有成年人與他們相伴,日常生活都經常與智力水平較高的人相處。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印證這個說法,以美國歷任總統、諾貝爾獎得主以及NASA的太空人作統計,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家中排行最大。
不過研究出生次序的心理學家Alfred Adler說,老大通常被父母過份嬌縱,等到第二個孩子出生,老大失寵,可能會產生自卑,因而更努力爭取成就;又因為比其他孩子年齡大,所以比較喜歡發號施令。
而排行在中間的,因為他們沒有機會被寵壞,所以總是努力爭取要比大哥哥大姐姐優越,以至他們的成年後的性格也是好競爭的。
好似田二少係家中老么,他們童年都被嬌縱,所以將會是一個依賴性重的孩子,不懂得自動自覺,而且情緖控制能力亦不及老大。出版過《Born to Rebel》的Frank Sulloway根據進化論心理學分析,出生次序只可以預測孩子是否反叛。一般老大比較認真勤勉、循規蹈矩、崇尚權威、不容易接納意見。那些非頭一胎生的孩子易於挑戰規矩,不但在家庭中如此,以後在社會上亦然。單睇「等埋發叔」事件,跟隨建制派離場的田北辰,事後仲要責難留低投反對票的大佬田北俊,二少無論EQ及IQ似乎都真係不及大少。
記者:顏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