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改變治港政策的兩種可能(傳媒人 李鮝) - 李鮝

中央改變治港政策的兩種可能
(傳媒人 李鮝) - 李鮝

建制力量積極唱了一年多紅臉,念茲在茲支持「普選」,一再警告泛民議員切勿阻礙香港邁向「民主」,儼然自己才是矢志不移的民主鬥士。早已設計好的劇本以諷刺畫面開場,演足一整場的大龍鳳,卻換來最滑稽的結局——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議下產生的政改議案,以8票贊成28票反對的結果被地方議會否決,永久銘刻在歷史之上。政改落幕,鬧劇卻未完。最近有傳媒公開表決當天建制派短訊群組的對話內容,當中未曾提及「等埋發叔」,更揭發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暗中指揮建制派,甚至洩露泛民交給主席的訊息,涉嫌違反中立公正原則。荒唐之事何時了,還看中央。
近日,中央決意整頓中聯辦及建制派的傳言甚囂塵上,《信報》余錦賢6月24日的專欄就提到建制派中人傳閱一篇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的署名文章,題為〈香港建制派議員該問責受罰〉,直言建制派「已經爛到無可再爛」、「不見人頭落地,將不能服眾」、「該是整理隊伍的時候了」。雖說以共產黨慣例一般不會即時處決,以免助長泛民氣燄,但被自己人接連摑了幾巴,中央再不出手,醜聞恐怕只會越揭越多,屆時顏面更難存。

泛民必須小心警惕

中央修理建制派,民主運動支持者自然稱心快意,看到一堆毫無個人意志的投票機器邊眼濕濕邊狗咬狗骨,無疑值得捧腹大笑多幾天,但中央將如何整頓建制派、治港政策會有何改變,也應是時候警惕。
對港政策如何改變,不外乎兩條路:一、新建制力量韜光養晦,中央直接與溫和泛民和解,加強雙方溝通,攜手遏抑港獨思潮;二、換一批更強硬的建制派,加強全方位控制、加速收緊權力,令兩制直接名存實亡。
第一條路乍看是天方夜譚,然而《明報》李先知在6月22日的專欄就提到有「接近北京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央將檢討如何與泛民聯絡溝通。倘若中央願意改變以往由中間人聯繫、甚少直接對話的溝通方式,雙方重建互信的空間和機會將會大增,至少「奸佞扭曲香港民情」不能再成藉口,雙方對話策略和博弈方式也定必需要調整。中央鐵定不可能完全與泛民和解,但策略性拉一派打一派,攜手打壓港獨,則機會甚大。港人是否會同意泛民與中央眉來眼去,端視乎港獨派短期內能否實力大增,倘以今天情況來看,現實的港人仍勢取中央棄港獨。
第二條路則毫不令人意外,尤其是中央近年左風極盛,一再下《白皮書》、8.31框架等「聖旨」,強調一國貶抑兩制。今次建制派「甩轆」,正好顯示根本不可能靠這群愚蠢無能之徒控制香港。香港建制派一線幾乎在此役盡墨,第二梯隊則不成氣候,難以託付,間接管治幾可宣佈失效,倒不如盡早想辦法以另一種形式實行直接管治。如何直接管治?年底區議會選舉,有網民將一宗2011年區選的新聞重新炒熱,可能為我們帶來一點啟示——中聯辦宣教處前副處長黃春平被指花近十年時間「漂白」,落區當區議員,涉嫌干預一國兩制。究竟有多少中央嫡系潛藏香港各區深耕細作?今年區選明年立選,極有可能看出端倪。
為保持香港建制派顏面,中央不會將所有頭面人物大換血,小變動難免,安撫軍心之舉則還是會做。泛民中人與其花時間「吃花生」看看33人中哪幾個會遭「處決」,倒不如加緊留意未來幾年建制派中下層如何洗牌。中央十多年前已處心積慮派人「漂白」落區,泛民其實無可奈何,惟有盡力在選舉前發現一個就揭發一個,公諸於世,由選民決定是否接受這種「一國兩制」,惟有如此,才可真正試驗港人對兩制的堅持。
「一國兩制」,絕非自有永有,我們退一步,「一國」就進一步,懸崖前的我們,還有退路嗎?

李鮝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