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方發現去年網上情緣騙案上升26%至29宗,涉及的騙款更激增近兩倍至逾3,000萬元。騙徒多自稱是外籍白種專業人士,採取「放長線,釣大魚」策略,先「起底」掌握「獵物」個人喜好,網交個多月,獲取對方信任後,才「斬件式」以遇意外受傷、周轉有問題等藉口,多次要求受害人匯款解困。有受害人在10個月內先後32次匯款,共被騙逾900萬元。
記者:謝明明
警方資料顯示,網上情緣騙案由2013年的23宗升至2014年的29宗,上升26%,涉及騙款由1,042萬元激增至3,030萬元,升幅達190.8%。今年首季亦有9宗,涉款345萬元。受害人由23至60歲,逾40%為白領、25%為專業人士、14%為服務性行業、6%為工人。按婚姻狀況分析,大部份受害人為失婚人士;按性別分析,大部份受害人為女性。
騙徒放長線釣大魚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曾俊傑稱,最大宗案件是被騙909萬元,受害人為一名50多歲已離婚的專業人士,案件發生於去年,受害人在網上結識一名聲稱在東南亞工作的外籍白種男子,雙方網交個多月成為情侶,騙徒以工作遇到困難、意外受傷等理由,於10個月內先後32次向受害人索款,受害人信任對方,縱有懷疑,仍應對方所求匯款到指定海外戶口。
曾俊傑相信,這類騙案上升與騙徒手法趨純熟有關,「騙徒會放長線釣大魚,與受害人交往一個多月,獲信任後才出手」,而且會分多次及以不同理由索款,「每次金額唔會太大,由幾千至幾萬元不等」。這類騙徒一般自稱在東南亞工作的英美澳紐白種男子,網上張貼的相片相貌平凡,但英語流利,加強受害人信服,放下戒心。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林景昇相信,騙徒在網上尋找獵物,並會因應受害人在網上發佈的個人資訊如喜好等投其所好,令受害人以為覓到心靈愛侶而墮入圈套。他提醒市民不要隨便將個人資訊在網上發佈,以免被騙徒有機可乘。
林承認,由於這類騙徒身在海外,警方需獲海外執法機關及互聯網供應商合作,增加搜證調查難度,至今只拘捕六名涉案者,他們主要是借本地戶口供騙徒洗黑錢,但警方不排除這類騙案與東南亞詐騙集團有關,警方正與海外執法機關合作,短期內會有大規模打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