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痛有道:風雨同路

理痛有道:風雨同路

「你又唔係我,點知我有幾痛」。這是大部份長期痛症患者曾經無奈地向家人說的話,雖然這只是簡單的一句,但往往令家人無所適從。持續的痛楚對患者帶來身心負面影響,他們因為不能工作或需減少工作時間,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這角色上的轉變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他們和家人的關係。
若患者的情緒變得低落或憤怒,他們會採取逃避或激烈的溝通方式,引致患者與家人的關係存在一種無形的張力。

讓患者自覺有存在價值

沒有人(包括患者的家人)能洞悉患者的思想及明白他們的感受,若患者及家人能在溝通和生活方式上作出調整,學習與痛同行,則有助維繫和諧的關係,提升患者在復康路上的信心。
家人可以鼓勵患者進行一些能力所及的活動,盡量維持日常基本生活模式,甚至參與適量的家庭活動,以助建立自信,有需要時家人可從旁協助及配合,讓患者自覺仍有存在價值。患者也可主動與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及需要,讓家人提供相關的意見和情緒上的支援。另外,患者與家人的話題應多元化,避免只圍繞在痛患上,例如可傾談一些興趣、嗜好或時事,從中了解雙方對事物的不同看法,有助表達互相關懷及支持。
患者及家人都需要時間去接受及適應當中的轉變,在尋找合適的相處模式過程中,少不免會遇到困難。
其實家人的鼓勵及肯定對患者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推動力,若能繼續堅持並找出合適大家在生活的應對方法,不但能改善彼此的關係亦有助患者管理痛患。

隔周五刊出
撰文: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跨部門痛症綜合治療團隊社工趙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