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由行旅客增長放緩令零售業界叫苦,多間直接受衝擊的零售商包括莎莎、六福、翠華等,去年下半年業績均惡化。然而,多間公司對市道前景不太悲觀,會調整開店及營運策略,表明暫「不關舖、不裁員」。
記者:鄭柏齡 黃翹恩 馮健鏗 周家誠
自去年10月起,本港接連發生佔領中環、反水客等行動,個別月份訪港內地客,更錄得自2003年沙士後首次倒退。代表不同類別的零售商,昨公佈自去年10月起的半年業績,純利全部錄得退倒。
其中,逾七成生意來自中國客的莎莎,去年下半年純利大跌近24%,全年賺約8.4億元。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郭少明坦言今年經營仍有壓力,主因為港元持續強勢,港人、中國遊客等皆湧到日本、歐洲旅遊消費,影響本港市道。
莎莎:引入平價韓國貨
郭少明說以往中國客「唔貴唔買」,現時消費模式已改變,「買啲又平又優質嘅產品,推廣優惠在所難免」;不過他對市道未感太過悲觀,公司冀引入更多平價及較流行的韓國產品,取代價錢較貴的歐美化妝、護膚品。
在香港開設近50間金舖的六福,單計下半年少賺約一成。管理層指受收緊自由行及港元匯率強勢影響,生意有一定壓力,首席財務總監陳素娟認為,用作量度銷售增長的同店銷售「應已跌夠」,冀下半年受股市暢旺的財富效應帶動,同店銷售跌幅收窄至單位數。
不時加價的翠華表現「硬淨」,單計下半年僅少賺3.4%至逾6,800萬元。不少零售商將業績倒退歸咎佔中、反水客等社會運動,翠華主席李遠康卻稱業務未受大影響,強調翠華顧客不只是自由行,亦包括不少港人。翠華首席財務官楊東表示,自今年5月更換菜單後,未決定會否再加價。至於奶茶加價至21元,李遠康未有回應是否過高。
經營時間廊及眼鏡88的寶光,下半年少賺13.4%至5,800萬元,主席黃創增說,本港零售業享受逾10年自由行帶來的高速增長,目前進入放緩期,「契機不在香港了,企業需要願景,無理由仲拓展香港,但亦不會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