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cbook上見到Google中國的前老總李開復說:「把你的產品功能當做用戶需求是很危險的。諾基亞曾認定iPhone必然失敗:不夠抗摔。諾基亞多年來遲遲未能推出真正能夠挑戰iPhone的產品。知情人士稱,該公司最初認為iPhone注定失敗,原因之一是未能通過抗摔測試。」
不知道這位中港台三地的網上民意領袖,為何忽然感觸說了如此這般的話。但我知道,人在工作到天昏地暗的時候,偶然腦海中也會浮現出這種「我笑別人看不穿」的三言兩語。正當我為自己的工作在忙的時候,見到這一句話,即時聯想到的,不是手上要處理的事,而是香港這個社會的狀況。
一直以來,香港最引以為傲的,是甚麼?就像Nokia一樣,我們也曾經有過一些我們覺得是獨步天下的功夫吧。今天的Nokia賣點是耐用耐跌,不過曾幾何時,我的Nokia經驗卻是「用過之後返不了轉頭」。為何用了之後返不了轉頭?別的牌子如Sony-Ericsson,做一件事要按五次鍵,在Nokia按兩、三次就完成了。這才是真正的優勢。說到底,人性來來去去都是幾個要求,都是省時省力。後來蘋果的iOS,以許多光年的距離跑贏對手,人們才轉移視線去看Nokia的其他優點。久而久之,就群眾甚至Nokia本身,都忘記了自己的優點,它們就像跌進了陷阱裏的昆蟲,再也爬不出來。
香港在最輝煌的日子,食的是四方飯,走虛位。當西方社會對蘇維埃禁運,甚至英國也加入制裁,但港英卻暗地留了一度活門,讓霍英東當了一個意外的民族英雄。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工廠漸漸北移,香港就變成金融中心。今天好像是理所當然的金融地產定位,大家有所不知,其實是七、八十年代才開始。只是新一代對歷史認識不足,才以為金融地產好像永恒不變的定律,不是趨之若鶩,就是恨之入骨。
我不知道下一波香港要食甚麼,但金融很可能不再是支柱,至少不會以九十至千禧後的模式繼續。變才是永恒。有人說香港人最大生存力就是善變,但願事實如此。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