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特10年計劃 施政匯報揭5年僅可完成1/3公營房屋供應勢難達標

梁特10年計劃 施政匯報揭5年僅可完成1/3
公營房屋供應勢難達標

【本報訊】政改被否決後聲稱要專注發展經濟民生的特首梁振英,昨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匯報,宣佈已扭轉長期以來房屋供求嚴重失衡的局面,私營房屋落成量創10年新高。不過,根據施政匯報有關公營房屋的最新數字卻顯示,未來5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只及10年目標三分之一,而更改土地作房屋用途的計劃更只能完成十分之一,日後未必夠地建屋完成長遠建屋目標。
記者:麥志榮

梁振英(右)昨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匯報,對房屋土地着墨最多;旁為邱騰華。朱永倫攝

梁振英昨日發表上任後第三份施政匯報,有關房屋土地的篇幅最多。匯報預計2015年私營房屋的落成量約為1.3萬個單位,而2016年則約為2萬個,屬10年新高,比前10年平均落成量高出約7成。

私樓供應量超額完成

根據最新的房屋需求推算,政府在2015/16年度至2024/25年度的十年期內,房屋供應目標為48萬個單位,當中公私營房屋六四比,公營佔29萬個,私營19萬個。以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平均每年1.9萬個單位計算,明年供應量有2萬個,屬超額完成。
不過,在公營房屋方面,施政匯報顯示,2015至2020年度的首5個年度,房委會可興建9.31萬個單位,包括約7.55萬個公屋單位及約1.76萬個資助房屋單位,連同房協周期可興建2,700個單位,包括約1,100個出租單位及約1,600個資助房屋單位,首5年公營房屋總共只能提供9.58萬個單位,只及10年目標29萬單位三分一。要達到10年建屋目標,以後5年尚欠19.42萬個單位,即每年需興建38,840個單位。換言之,政府需在未來幾年內將建屋量大幅增加一倍才能達標。
施政匯報又指出,房委會2015至2017兩個年度,共有約3.45萬個公屋單位和約3,000個資助出售單位落成,單以居屋計算,即未來兩年,平均每年只有約1,500個單位落成。

蘇屋邨正展開新公屋發展計劃。資料圖片

改土地用途步伐落後

增加建屋其中一個關鍵是土地供應。施政匯報指出,2014年施政報告公佈物色到約150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更改土地用途或增加發展密度後,5個年度內興建逾21萬個單位,當中超過7成為公營房屋。不過,截至今年6月初,只有不足一半、共61幅用地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了有關法定圖則修訂建議,而當中更只有24幅已完成法定規劃程序,可以建屋,涉及約2.1萬個單位,即只及目標十分之一。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表示,如果政府維持公私營房屋六四比例,公營房屋要追落後,可以說是絕對不可能。以目前樓市狀況來看,私樓供應增加並不等如樓價會下跌,基層及夾心階層都全依賴公屋及資助房屋,他認為當局必須提高公營房屋土地所佔比例才能解決問題。

蘋果20年 企硬我敢言
http://20.appledaily.com